某小组同学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提出问题】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及导体电阻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猜 想】①导体的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成正比。
②导体的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平方成正比。
③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实验器材】电源(电压恒为4.5 V),电流表、电压表各一只,开关一个,三个定值电阻(5Ω、10Ω、15Ω),一个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
【实验过程】
(1)根据图所示实物图在虚线框内画出电路图。
(2)小明按图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指针超过量程。小明操作中的错误是 。
(3)小明改正错误后继续实验,通过改变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测得电流、电压的值如表一。分析数据可得出猜想 是正确的。他选择的是 Ω的电阻。
表一 表二
(4)小红在探究猜想③时,先将5Ω的电阻连入电路中,闭合开关,移动滑片,使与电阻并联的电压表的示数为1.5V,并记下电流值;再分别改接10Ω、15Ω的电阻,重复上述实验,得到了表二中的实验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猜想③是正确的。实验中,小红多次移动变阻器滑片的目的是 。
去年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我国探月卫星嫦娥二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发射.实现着我国千百年来的嫦娥奔月的神话.
(1)发射之前,探月卫星静立在发射架上.若以月球为参照物卫星是________(运动/静止)
(2)火箭点火后,尾部向下喷出高温高压的气体,从而使火箭加速上升.这时嫦娥二号的机械能_________(变大/变小/不变),向上的推动力________(大于/小于/等于)重力。
(3)在进入月球轨道时,探月器向前喷出气体制动,从而使探月器减速.这里主要涉及的物理知识有(写出两点):
①②
我市某中学有一个“温度计探究”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开展了有关温度计的专题探究。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得知17世纪时,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曾设计过一种温度计,其结构为:一根麦秆粗细的玻璃管,一端与鸡蛋大小的玻璃泡相连,另一端竖直插在水槽中,并使玻璃管内吸入一段水柱,根据管内水柱的高度的变化,可测出相应的环境温度。为了探究“伽利略温度计”的工作过程,课题小组的同学按照资料中描述,自制了如图所示的测温装置,图中A为一给小塑料瓶,B为饮料吸管,通过一个软木塞与A连通,管的下端竖直插在一个大水槽中,使吸管内外的水面有一高度差h。经过讨论,课题组精心设计了一份实验方案,并认真地进行实验探究:
(1)在不同温度下,课题组分别测出了对应的水柱高度h,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2)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出空格M内的相邻高度的高度差数值为m,通过表中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
①水柱高度h随温度的升高而(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②若在不同的高度,吸管上刻有对应的温度值,则吸管上温度的数值从上往下看,依次是由(选填:“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
(3)通过实验探究,课题组同学还发现,若用此“伽利略温度计”来测温度,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其中主要的不足之处是(至少写出一点)。
如图所示是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某一小灯泡灯丝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和电功率所用的实物图.该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为2.5V,电阻约为15Ω。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图中电路连接起来(要求:①连线不交叉;②滑片P向左移,灯泡变暗;③电流表、电压表选择合适的量程.)
(2)在连接电路时,开关S不应该 。
(3)闭合开关S后,发现电压表示数为1.2V,这时应将滑片P向 端滑动,直到电压表示数为V时,再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利用公式即可以算出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
(4)已知电压表示数为2.5V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所示,该灯泡的额定功率为W.
(5)实验时,小阳发现电流表已损坏,但手边还有另一只电压表V1和电阻箱(元件符号)可利用,请你帮助利用这些元件重新设计一个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的方案。
a.在方框内画出新设计的电路图;
b.按新设计的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阻值最大处,再闭合开关,然后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和,使接在小灯泡两端的电压表 V 的示数为2.5V;
小东和小阳准备在家里测量一个小石块的密度,但没有天平和量筒。他们想到了化学实验课上使用的滴管。他们先自制了一个瓶口密封着细吸管的小塑料瓶当做滴管,自制的滴管中的水能一滴一滴地从滴管滴出,且每一滴水的质量和体积都是相等的。他们又找来矿泉水瓶子、小塑料瓶、细线、剪刀、铅笔和足量的水,开始测小石块的密度。
(1)他们测石块体积的方法是:把石块用细线系住,放在被剪开的矿泉水瓶中,倒入一定量的水,并记下水面的位置;取出石块,,记录滴入的水滴数为a。
(2)他们测石块质量的方法是:把石块放入小塑料瓶中,使小塑料瓶,取出石块,用滴管将水滴入小塑料瓶中,使水面到达原来的位置处,记录滴入的水滴数为b。
(3)他们测出石块密度的表达式是:。
(4)他们巧妙地利用了物理课上所学的研究方法是:。
如图所示,是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活动中选用的器材和活动过程.
⑴该实验采用薄透明平板玻璃作为平面镜,是为了能确定,能比较。
⑵如果在图a中蜡烛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板做屏幕,则白纸板上将(填写“有”或“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
⑶把蜡烛B放到A蜡烛像的位置上,将会看到图c所示的现象.这说明:。
⑷有同学发现如果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变大,这个同学眼见为实的结论是错误的,你判断的依据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