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解释下面句中的划线的词。
①其两膝相比者 ②诎右臂支船 下列各组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B.而竖其左膝安陵君其许寡人 |
C.左臂挂念珠倚之公将鼓之 |
D.若听茶声然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上文具体描写了“船头”和“舟尾”人物各异的情态,其目的是什么?
杨布击狗
杨朱之弟杨布,衣素 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① 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击之。杨朱曰:“子毋击矣,子亦犹是。曩者②使女狗白而往,黑而来,子岂能毋怪哉?”【①缁(zī):黑色②曩(nǎng)者:从前】解释加点的字
①衣素 衣而出()②天雨,解素衣()
③衣缁衣而反()④子亦犹是()选出与“杨布怒,将击之”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送孟浩然之广陵 | B.是吾剑之所从坠 | C.昂首观之 | D.至之市 |
翻译句子:子岂能毋怪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副使失物
李士衡①,使高丽②,一武人为副。高丽礼币赠遗之物,士衡皆不关意,一切委于副使。时船底疏漏,副使者以士衡所得丝帛藉船底,然后实己物,以避漏湿。至海中,遇大风,船欲倾覆,舟人大恐,请尽弃所载,不尔,船覆必难免。副使仓皇,悉取船中之物投之海中,更不暇拣择,约投及半,风息船定,既而,点检所投,皆副使之物,士衡所得在船底,一无所失。
注释:[李士衡]北宋人,当时为官。[高丽]古国名。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李士衡使高丽()(2)副使者以士衡所得丝帛藉船底()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既而,点检所投,皆副使之物。文中表明李士衡对高丽人“赠遗之物”的态度是 (用文中的话回答)
短文讽刺了“副使者”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本文的作者是宋代的 (姓名),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 |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 |
C.苏轼“念无与为乐者”的“乐”与《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乐”在思想内容上有着相同的意味。 |
D.本文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了一个“闲”字。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2) 性行淑均:
(3)盖追先帝之殊遇:(4) 引喻失义: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2)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诸葛亮一生忠心为主,在北伐临行前,深情向后主提出了 _________ 、 ____、________ 三条建议。 (只能用四字词语回答)
梁衡《武侯祠:一千五百年的沉思》写到:“我默读着‘临表涕零,不知所言’,看那墨痕如涕如泪,笔锋如枪如戟,我听到忠臣良将遥隔九百年的灵魂共鸣。”《出师表》见证了诸葛亮的忠诚,说说选段中哪些具体内容能体现他的忠诚?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壬戌之秋,七月既望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②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选自苏轼《前赤壁赋》)
|
【注】①既望:指农历十六日。②属:同“嘱”,此处引申为“劝酒”。③共适:共享。
A.醉翁之意不在酒 |
B.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D.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甲】【乙】两文都是作者被贬期间所写,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乙】文作者还阐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悟,请结合【乙】文第2节谈谈你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