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课内文言文阅读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蒙摇缀(络:缠绕) B.水尤清(冽:清澈)
C.石底以出(卷:弯曲) D.以其境过(清:凄清)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潭中鱼可百头先生不知何人也 B.其境过清徐喷烟  
C.其岸势牙差互其一坐于前 D.乃记之而我以日始出时人近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     )

A.本文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
B.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写景时抓住了小石潭幽静的特点,采用是移步换景的的写法,写作中广用修辞,并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
C.文中对鱼的描写采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其写作目的在于侧面表现潭水的清澈。
D.文中“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不仅写出小石潭环境凄清的特点,也暗示作者被贬之后凄苦悲凉的心境。

翻译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
郭子仪初与李光弼①为安思顺牙将②,不相能③,虽同席不交谈。后子仪代思顺为将,光弼恐见诛,乃跪请曰:“死所甘心,但乞贷④妻子。”子仪趋堂下,握其手曰:“今国乱主辱,非公不能,仆岂敢怀私忿哉!”因涕泣勉以忠义,即荐之为节度使⑤,遂同破贼,无纤毫猜忌。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郭子仪初、李光弼:唐朝人,平定“安史之乱”的主要将领。②牙将:副将。
③不相能:互相看不起。④贷:宽恕。⑤节度使:古代官名,总揽数州军事。
解释文中加点词。
(1)为安思顺牙将__________
(2)非公不能__________
对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

A.接着(郭子仪)流着泪勉励(李光弼)来为国尽忠。
B.接着(郭子仪)流着鼻涕勉励(李光弼)来为国尽忠。
C.接着(郭子仪)流着泪用忠君爱国的道理勉励(李光弼)。
D.接着(郭子仪)流着鼻涕用忠君爱国的道理勉励(李光弼)。

李光弼向郭子仪“跪请”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郭子仪对待李光弼的态度来看,郭子仪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阅读下文
魏公子无忌方食,有鸠飞入案下,鹞逐而杀之。公子暮为不食,曰:鸠避患无忌,竟为鹞所得,吾负之。为吾捕得此鹞者,无忌无所爱。‛遂得鹞二百余,左右欲尽杀之。公子恐有辜,乃自按剑至其笼,曰:昨捕鸠者,当低头伏罪;不是者,可奋翼。一鹞独低头,不敢仰视。乃取杀之,尽放其余。名声流布,天下归焉。
【注释】①魏无忌:即信陵君,魏国的军事家,为人宽厚仁爱、礼贤下士。②鹞:指鹞鹰,中型猛禽,擅捕蛇、鼠、蛙和小鸟。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魏公子无忌食()
左右欲杀之()
对文中画线句“无忌无所爱”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我没有什么舍不得的。 B.无忌没有可以喜欢的。
C.信陵君不会不珍惜他。 D.他不知道要如何爱护。

从“之、其、而、以、何、于”中选择两个字,分别填在下面句子的横线上,使句意保持不变:鸠避患______归_______无忌。
鹞鹰能听懂魏无忌的话吗?针对质疑进行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1)有同学认为鹞鹰却是听懂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话回答)
(2)如果鹞鹰听不懂魏无忌的话,作为“战国四君子”之一的信陵君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请依据上文说说你的想法。

阅读下文
醉翁亭记(节选)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________________也。
在文中的空格内填上恰当的内容。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意义及用法。
醉能同其,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因何而乐?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守因宾客从而乐。 B.太守因禽鸟乐而乐。
C.太守因人之乐而乐。 D.太守因述以文而乐。

阅读下文
王敦①有废明帝②意,欲以不孝废之。每言帝之不孝,皆云温太真③所说。温来,敦便奋其威容
问温:“太子作人何似?温曰:“小人无以测君子。”敦声色并厉,欲使温己,乃重问温:“太子何以称佳?”温正色曰:“钩透致远④,盖非浅识所测。然以礼侍亲,可称为孝。”
注:①王敦;东晋大臣,有谋杈纂位之心。②明帝:司马绍,即后文的太子。③温太真:东晋政治家,曾任太子的近侍官。④钩透致远:指学识广博精深。
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1)温来( ) (2)欲使温己( )
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人物没法估量君子德行。
B.我没有资格估量君子的德行。
C.小人物无法测量君子德行。
D.我没有凭借测量君子的德行。

文中能体现温太真有胆识的语句是
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表现主人公王敦的有勇有谋。
B.称赞明帝的广博学识与孝顺。
C.表现真正勇者的威武不屈。
D.赞扬温太真的智慧与善辩。

阅读下文。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蝉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
上文节选自课文《》,作者是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故有所览辄省记
下列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做官前后的比较证明借书读才能取得事业成功。
B.“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意在表扬黄生。
C.“生固幸而遇予”告诫黄生珍惜机会勤奋学习。
D.“其切如是”的“是”指代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