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燕同学设计了甲装置用于探究绿色植物的生理。实验前将甲装置放到黑暗处24小时后,移出装置经阳光照射3小时;摘下A、B两个叶片,分别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漂洗后滴加碘液染色。请据图分析回答:
⑴在氢氧化钠的作用下,A叶片与B叶片形成一组 ,其变量是空气中的 。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除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均应 。
⑵小燕为该活动作出的假设是 。
⑶叶片经过酒精隔水加热是为了溶解掉叶片中的 ,使后面的染色效果更加明显。
⑷A、B叶片经过染色后,能被染成蓝色的是[ ]叶片。因为该叶片能进行光合作用,并且制造出有机物—— 。
⑸小燕想继续探究光合作用需要光,她将甲装置改进为乙装置,重复实验步骤。乙实验装置的设计合理吗? 。请解释原因: 。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
(1)下面是一组同学的实验记录(时间:min):
环境 |
时间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
明亮处鼠妇数量 |
10 |
7 |
4 |
1 |
1 |
0 |
0 |
0 |
0 |
阴暗处鼠妇数量 |
0 |
3 |
6 |
9 |
9 |
10 |
10 |
10 |
10 |
①本实验的现象是:明亮处________只鼠妇,阴暗处________只鼠妇。
②通过分析上述数据,你得到了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这个小组在实验过程中,所控制的实验变量是: __________
(2)实验中为什么不能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你是怎样处理鼠妇的?____________________。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其实验记录如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装置 |
种子数 |
空气 |
水 |
温度 |
实验结果 |
A |
30 |
充足 |
适量 |
2℃ |
0粒萌发 |
B |
30 |
充足 |
适量 |
20℃ |
28粒萌发 |
(1)该实验要探究的问题是 。
(2)请为该小组作出相应的假设 。
(3)在这一实验中,变量是 。
(4)该实验中,设置B装置的目的是 作用。
(5)该实验结论:种子萌发需要 。
某初中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课题时,准备了馒头(碎屑与小块等量)、唾液、清水、碘液、恒温箱等实验设备和材料。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试管编号 |
馒头形态 |
加入的物质 |
温度环境 |
实验现象 |
1 |
碎屑 |
2毫升唾液和2滴碘液 |
37℃ 10分钟 |
|
2 |
碎屑 |
2毫升清水和2滴碘液 |
37℃ 10分钟 |
|
3 |
小块 |
2毫升唾液和2滴碘液 |
37℃ 10分钟 |
|
4 |
碎屑 |
___________2滴碘液 |
0℃ 10分钟 |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1号试管和2号试管这一组实验,实验变量是 。预测实验现象,会变蓝的是 号试管。通过该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2)分析1号~3号试管,能与3号试管形成对照实验的是 号试管。3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 。
(3)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上述实验方案的基础上,想进一步探究“其它因素对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的影响”,补加了4号试管。请你根据所学的有关知识判断,加入到4号试管的物质还应该有 ,对照实验是 号试管,4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 ,实验结论是 。
某同学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向1号、2号试管中各加入2毫升浆糊;再向1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清水,2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唾液。将2支试管充分振荡后,放入盛有温水的烧杯中10分钟取出,待冷却后各加入2滴碘液(碘液遇淀粉变蓝),观察实验现象。回答有关问题:
(1)2支试管内出现的现象是:1号试管 ;2号试管 。
(2)上图烧杯中的1号、2号试管适宜放置在 的温水中,效果最好。
(3)该实验证明:唾液淀粉酶对 有消化作用。
选择生长状况相似的1~3号三盆青菜幼苗,以探究水分对植物生存的影响。现设置如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请据表回答问题:
编号 |
1号幼苗 |
2号幼苗 |
3号幼苗 |
环境条件 |
光照充足、适量浇水 |
光照充足、不浇水 |
光照充足、大量浇水 |
(1)在该实验中,1号幼苗起 作用。
(2)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发现:能正常生长的是1号幼苗,不能正常生长的是2号和3号幼苗。由此得出结论: 是影响植物生长的生存因素之一。
(3)如果还要探究光照对植物生存的影响,应增加一盆生长状况相似的青菜幼苗。该盆青菜幼苗与表中1号幼苗相比,放置的环境条件应为 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