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
| A.一天早晨,爱斯梅拉达在屋顶上看到弗比斯十分激动,伽西莫多心里也很高兴,为爱斯梅拉达去找弗比斯却无功而返,而爱斯梅拉达却责怪他。从那天起,他不再到她的小屋来,但送给她一只狗做伴,并冒着生命危险打破了让爱斯梅拉达害怕的一个雕像,还唱歌给她听。(《巴黎圣母院》) |
| B.高老太爷希望有一个重孙子,想早日给高觉新提亲。觉新的相貌清秀和聪慧好学使某几个有女儿待嫁的绅士动了心。来说媒的人很多,觉新的父亲和继母商量、选择后,只剩两家,而这两家请来的媒人情面同样大,他父亲就用拈阄的办法,把两个姑娘的名字分别写在两方红纸上,在祖宗的神主面前祷告后,拈起一个,亲事就这样决定了。(《家》) |
| C.冯云卿利用放高利贷,盘剥压榨农民,在金融市场上自称“公债通”。为了探听赵伯韬在公债市场上的行情,挽回败局,使用“美人计”直接要求女儿冯眉卿接近赵伯韬,女儿答应了。一段时间后,他的女儿为了应付父亲的追问,随便说了个“多头”,实际赵伯韬做的是“空头”。冯云卿拿出姨太太的积蓄一万两银子,做了一个“多头”,结果冯云卿落得个人财两空。(《子夜》) |
| D.陪审员们热烈地交换着感慨。而后,商人、上校、店员等认为玛丝洛娃无罪,首席陪审员虽然反复强调说认定她参与投毒证据不足,却又坚持她既犯有毒害人命罪,又犯有盗窃罪,在大家争论得头昏脑胀时,首席陪审员说:“我们认定她有罪,但没有蓄意抢劫,也没有蓄意盗窃财物。”可却没在答案写上“有罪,但未蓄意杀人”。 (《复活》) |
E、张飞领命前行将至,巴郡太守严颜教军士上城坚守不出,张飞几番杀到吊桥,又被乱箭射回。张飞于是教马军下马、步军皆坐引严颜出敌,无效后又改教三五十个军士于城下叫骂,仍无效。张飞又生一计,传令军士四散砍打柴草寻觅路径,而后将计就计让假张飞迷惑以为得计的严颜,自引军伏击,生擒严颜后,紧随逃跑的川兵进入并占领了巴城。(《三国演义》)简答题(任选一题)
(1)“你是素日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你瞧瞧我忙的,那一处少了我。既应了你,自然快快的了结。”(《红楼梦》第十五回) 这是王熙风答应净虚老尼的话,请简述她所答应之事的来龙去脉。
(2)葛朗台去世后,拿侬的待遇有何变化,请简述发生在拿侬身上的故事。
选做第( )题
答:
阅读下面的选段,回答后面问题。
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孟子·尽心上》)
子曰:“邦无道,富且贵,耻也。邦有道,贫且贱,耻也。”(《论语·泰伯》)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1)结合选段,谈谈孔子与孟子各自以什么为耻辱?
(2)结合选段,谈谈儒家认为怎样才能树立正确的耻辱观?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及一段课外材料,然后回答问题。(4分)
哀公问于有若日:“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日:“盍彻乎?”日:“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2008年7月22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数据,上半年全国税收迭32 553亿元,同比增长30.5%;同时,上半年个人所得税完成2 135亿元,增长27.3%。相对于上半年GDP的同比增长数字(10%左右),这两个30%左右的增长,不能不令人忧心。(“纳税人俱乐部”)
(1)用尽可能简洁的字眼概括“有若”的观点。(1分)
______
(2)第二段材料“忧心”什么?这份“忧心”和“有若”的观点有联系吗?
______
______
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说说《家》中觉新和梅爱情悲剧的主要内容。
“抄检大观园”是《红楼梦》中的重大事件。小说七十四回,着重写了晴雯、探春对这次抄检的态度。请依据下面两处描写,简析这两个人物在这次冲突中所表现出的态度和性格特征,要求语言简洁、准确、鲜明。
(1)袭人等方欲代晴雯开时,只见晴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一声将箱子掀倒,两手捉着底子,朝天往地下尽情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
(2)探春道:“……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阅读名著选段,按要求答题(以下两题任选一题)。
(1)在孔子的言论中,朋友分为几种,标准是什么,请根据下文分析。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孔子《论语》)
(2)请你谈谈下面画横线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当大卫受继父毒打,被锁在楼上,母亲只能掩面而泣,不敢来解救他。只有他的忠心耿耿的中年女仆佩葛蒂在夜半时分,偷偷前来安慰他,说他是她心目中最乖的宝贝,从那时起,他对她产生了一种无法言喻的深情“我好像心头挖掉了一块肉,她就补在那块地方,我的心又长好了,把她包在里面了。”
(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
第( )题 答: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1)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2)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有子强调的“和为贵”与孔子强调的“和而不同”内涵是否相同,请作简要说明。
乙
(2)有人认为主张“中庸之道”就是不偏不倚、不左不右、不瘟不火,“执其两端用其中”;是“各打五十大板”——均等受罚,息事宁人。你以为这种观点正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