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药苑新秀——干扰素
①你听说过干扰素吗?顾名思义,干扰素是一种能起干扰作用的物质。
②1957年,美国的两位科学家艾萨克斯和林登曼首先发现,当病毒感染人体后,受到病毒入侵的细胞里会产生和释放出一种蛋白质进行“自卫反击”,干扰和抑制病毒的“为非作歹”。这种蛋白质被称为干扰素。
③这一发现,极大地震动了全世界的科学家。许多国家的科研机构不惜巨资投入研究,先后证明,用干扰素治疗病毒引起的感冒、水痘、角膜炎、肝炎、麻疹等都有很好的疗效。尤其令人注目的是,干扰素对癌细胞也有抑制作用,治疗部分由病毒引起的癌症和非病毒癌症,也都展现了良好的前景。有些科学工作者还探明,干扰素对人体的免疫能力也有刺激作用,能唤起整个机体的防御系统,提高它们的机能和作用,警觉地进入“战备状态”,从而大大地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有人预言,未来年代里药品的新秀可能将是干扰素的“天下”。
④干扰素虽有如此神效,但是它的提取工作非常困难。因为干扰素只有在受到病毒入侵的细胞中才能产生,而且数量极少。1979年芬兰红十字会和赫尔辛基卫生实验所用了4.5万升(1升相当于1000ml)人血,才煞费苦心地提炼了0.4克干扰素。据法国医疗单位计算,治疗一个感冒病患者要花费1万法郎,而医治一位癌症病人,那就需要花费5万多法郎。可谓是世界上最昂贵的药品之一了。请根据全文内容回答什么是“干扰素”?
第④段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任选一种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
第③段中划线的“可能”能否去掉?为什么?
男孩的十四岁
张俊杰
⑴男孩终于鼓起勇气向父亲坦白了自己的想法:“我要退学,我一天都不想在教室里呆,我一进学校就烦!”
⑵男孩想,父亲会揍他一顿,至少会骂他个狗血喷头。奇怪的是,父亲非但没有揍他,甚至连骂都没有骂一声。父亲只是靠着门框蹲着抽烟,一支接一支,弄得满屋烟雾弥漫,如同战争打完硝烟弥漫的战场,宁静而可怕。
⑶终于,父亲吐出一口烟雾,重重地说了声“好吧”,然后就上床睡觉了。简短而有力的话语,如一块石头在男孩心窝上砸了一个坑。男孩知道,父亲默许了,默许的很沉重,让男孩想反悔都反悔不起。
⑷尽管如此,男孩还是很庆幸,少年的恐惧是很快就会被胜利的喜悦冲淡的,终于不上学啦,不用早起啦,男孩想。但男孩想错了。第二天天刚亮,父亲便喊男孩起床。出门前,将男孩母亲平时用的锄递给男孩说:“你不上学啦,以后就别让你娘下田啦。”
⑸那时,麦子刚收割完。天气干燥,田里极旱。父亲说:“锄第一遍麦茬地很关键,锄好了整个夏天都不会长草。”于是,男孩便跟在父亲的背后锄地。不干活时男孩怎么也不会想到,麦茬地比柏油路还硬,不动脑筋的活并不好干。第一天下午收工,男孩手上磨出了好几个晶莹剔透的水泡,手心像是着了火,生疼。第二天下午收工,男孩的双手已经麻木。夜里一觉醒来,手皮发紧,手腕发酸,连拳头都握不住。
⑹第三天早起,男孩伸出肿胀的手让父亲看,希望能引起父亲同情放自己一天假,哪怕不放假夸自己一声也好。但父亲看了看说:“刚开始干农活都是这样,慢慢就好了。”父亲将“农活”二字咬得很硬,目光像钉子,声音如冰雹,冷漠而坚定。母亲在一旁看着这一切,想上前说话,但她观察了好几次父亲的脸,终于没有说出来。
⑺第一遍地锄完了。男孩想,终于可以松口气啦。可是丢下饭碗的父亲抬头看了看西边的红霞说:“准备浇地吧,看来一段时间天不会下雨啦。”
⑻天旱河水也紧缺,河经常断流。白天浇不完,夜里不得不睡在河边等水。男孩迷糊着惺忪的睡眼来到西边地头,离地头不远处有一座坟,坟上堆着干燥的麦茬。月光皎洁,水流泛动着月光,离坟还很远。男孩便坐在坟上等水,等着等着不知不觉的就躺下了,连日的疲劳铺天盖地地袭向男孩……当夜,男孩病倒了,发高烧,说胡话。
⑼第二天醒来时,母亲坐在床边抓着男孩起泡的手流泪。见男孩醒了,母亲说:“你昨夜发高烧,不停地说胡话,说什么我明天还要上学,娘你早点喊醒我,别让我迟到了……”
⑽男孩一听,大哭起来。其实,男孩几天前就后悔了。饭桌上,父亲说,想上学可是你自己说的,要上就得上出个名堂,不准再打退堂鼓。这一次,父亲的话多了点,声音沉重而坚定,不容商量。
⑾两年后,男孩考上了县里的高中。三年后,男孩考上了大学。临走前一天的晚上,一家人坐在饭桌旁说闲话,无意中又提到这件事,母亲说:“你爹的心真硬。”
⑿父亲抽了两口烟,叹了一口气,说:“哪个当爹的不疼自己的儿呀”。
⒀那个男孩就是我,那年我14岁。
(选自《读书文摘》2010年第11期)阅读全文,概括男孩的心理变化过程。
□□—□□—后悔—□□文章第⑶段“简短而有力的话语,如一块石头在男孩心窝上砸了一个坑”一句如何理解?
请你从修辞手法的角度,鉴赏文中画线的句子。
请结合全文分析“父亲”这一人物形象。 (6分)
桑林峰
①一个人立身行事,当有底气支撑。底气足,则事业兴、道路广。
②与人交往,缺少人缘,这是人气不足,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他人。任务面前,有人不敢接,能推则推,这是因为才气不足。遇到困难,需要克服,有人退缩,这是豪气不足。总之,人气、才气、豪气构成了做人的底气。
③底气决定着一个人的魄力和办事风格,底气足,则处事雷厉风行、果断有力,做人昂扬向上、独领风骚。底气不足,则畏畏缩缩、优柔寡断,让人不可信、不放心,必失之于软、困之于力、流之于俗、毁之于形。因此,做人需要底气,做事更需要底气。
④有没有底气,取决于有没有下真工夫、苦工夫、实工夫。一个人博览群书、知识丰富,而不是头脑空空,就有底气;艰苦奋斗、以苦为乐,而不是贪图安逸,就有底气;遵纪守规、以身作则,而不是违法违纪,就有底气;正气凛然、刚正不阿,而不是阴谋诡计,就有底气;胸怀全局、顺应大势,而不是井底之蛙,就有底气。底气,实质是良好品德的表现,是能力素质的体现,是严格自律的彰显。
⑤底气从何而来?
⑥底气从高尚的人品中来。人生在世,德为第一。没有良好的人品官德,就会失去为人行事的根本,底气自然缺失。试想,如果做了亏心事,整天魂不守舍,战战兢兢,何谈底气?只有自觉加强人格修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利益观、地位观,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则必然底气充盈,行为世范。
⑦底气从高超的本领中来。“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高山之下,必有深谷”。深厚的理论素养,丰富的知识内蕴,成熟的思维能力,是一个人不断前行的底气支撑。否则,英雄气短,难酬壮志。可见,欲增强为人做事的底气,必长于学习、精于学习。学习不仅是自我的精神追求,更是益气强能的根本途径。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只有拨冗潜学,做到立足于勤、持之以恒,根植于博、专务于精,并注重学习、思考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不断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则必然能学富五车、底气十足。
⑧底气从严格的自律中来。底气也是一种气节,节高则气壮,节破则气消。如今,我们面临的诱惑与日俱增,如果没有严格的自律,一有好处就无所顾忌,心役于名缰利锁的禁锢,丧失气节,自然也会失去底气。因此,保气节、增底气,必洁身自好,公道正派,自觉做到坚持真理不退步,面对矛盾不却步,把握原则不让步,无论何时何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襟怀坦荡,正义凛然,敢于同一切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作不懈的斗争。如此,“任尔红尘翻滚,我自清风明月”,心有浩然之气,底气自从心生!
⑨总之,做人需要有底气。一个有底气的人,才会淳朴、善良、执著,才算得上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才能创造美好的人生。下面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一个人要有人气,就要既做到不得罪人,更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
B.为官者只要有良好的人品官德,在诱惑面前稍有顾忌,工作办事自然底气十足。 |
C.一个人只有做到博览群书、知识丰富,艰苦奋斗、以苦为乐,遵规守纪、以身作则,正气凛然、刚正不阿,胸怀全局、顺应大势,才会有底气。 |
D.只要敢于同一切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做不懈的斗争,心中底气就足。 |
阅读全文后,请你以本文的中心论点为本文拟一个标题。
第⑥段是怎样证明中心论点的。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白开水是儿童的最佳饮品。喝白开水不仅能满足儿童对水的生理需要,还能为他们提供一部分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碳酸饮料、营养保健型饮料,甚至纯净水和矿泉水,都不宜代替自来水作为孩子的主要饮用水。
对于小婴儿,可以适当喝点果汁饮料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但要注意的是,果汁饮料也不能多喝,多喝容易引起铜的代谢问题。
现代很多孩子喜欢喝可乐雪碧等碳酸饮料,但是碳酸饮料里含有的二氧化碳如果摄入过多,会抑制体内的有益菌,并容易引发腹胀。可乐等饮料中含有咖啡因。咖啡因是一种兴奋剂,会刺激人的神经中枢系统。儿童如果过多摄入咖啡因,可导致头痛、头晕、烦躁不安、呼吸急促,以及维生素缺乏等症状。而且多数碳酸饮料含糖量较高,多饮容易引起肥胖。碳酸饮料中哪些成分的过多摄入会对儿童有害?
有人主张给孩子喝鲜榨果汁代替饮水,请用简洁的语言提出三条反对意见。
你的眼泪,我的成人礼
(1)开学三天后,我如愿当上了班长。我在高中时一直做班长,有经验,所以充满自信。
(2)我希望一个班级能有好的团队精神和面貌。当天下午,我走上讲台对大家说:“打扰各位同学几分钟,为了方便大家联系,我决定在班里开通飞信。”
(3)“什么是飞信啊?”前排,一个短头发的女生问。
(4)“就是综合通信服务啊,可以实现互联网和手机间的无缝通信服务……通俗点说吧,就是可以群体使用的短信息,免费的,就像QQ群,我们班先建立起自己的飞信群。”
(5)短头发的女生吐吐舌头,有点不好意思,然后半开玩笑地说:“我从小县城来的,消息不灵通。”好多同学笑起来。我也笑了笑说:“如果大家都明白了的话,把手机号报给我……”
(6)我的话还没说完,听到有个男生问:“必须要用手机吗?”
(7)“当然,不用手机怎么发短信?”我不解地向后看去,问话的,是个皮肤微黑的男生,瘦瘦的,但是眼睛很亮,唇角微微上扬,有点倔强的表情。但是我没想到那个男生忽然站起来说:“我没有手机。”
(8)“去买一个啊。”我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
(9)“我是从农村来的,家里穷,家里还有奶奶和妹妹,母亲身体不好,一家人的生活都靠父亲在城里做建筑工。我上大学的学费是父亲借来的,在大学里怎么生活下去,还要靠我自己,所以对不起,虽然我热爱我们的班级,但是班里的飞信群,我不能参加。”说完,那个男生朝外走去。
(10)我愣住了,而此刻,全班同学,也都鸦雀无声。那个高高瘦瘦的男生,穿着普通的蓝色运动装,白球鞋,街边小摊的廉价物品,做工粗糙……而裹在这样劣质运动装里的背影,却依然挺拔。
(11)许久,我站在那里,感觉心里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惭愧、自责,甚至有一种失效。
(12)第二天,我在教室里挂了一块黑板,我说:“以后有什么消息,我会写在黑板上通知大家,请大家留意!”然后,走到教室后面,走到那个拒绝了我并敢于承认贫穷的男生面前,什么都没有说,只是弯下身,深深地鞠了一躬。
(13)教室的某个角落,发出了孤单的掌声,很快,掌声多了起来,连成了片。
(14)我抬起头的时候,那个高高的倔强的男生清亮的眼睛里,盈满了泪水。
(15)这一天,是我18岁生日,虽然我收到了许多贵重的礼物,但是我知道,这眼泪,才是生活送给我的真正的成人礼。通读全文,理清“我”的心理变化脉络,在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语。(3分)
()→()→惭愧、自责→()第⑩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征?(4分)
第(13)段运用了侧面描写,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3分)
你怎样理解“这眼泪,才是生活送给我的真正的成人礼。”这句话?(3分)
5000年不用充电的电池赵思江
生活中,你肯定经常为手机电量是否充足、是否要充电等问题而操心劳神。所以,如果给你一块几个月都不需要充电的电池,你会不会马上高兴起来?如果给你一块一辈子都不用充电的电池,你会不会惊讶万分?如果给你一块几百代人都不用充电的电池,你会不会觉得这是神话?告诉你,美国科学家眼下就创造出了这个神话。
那么神话是怎么创造出来的呢?原来,早些时候,科学家就发现,当放射性物质衰变时,就能够释放出带电粒子,如果采取一种特殊的办法,就能够把带电粒子驯服地归拢起来,形成电流。后来科学家依照这个发现和放电原理,发明了大型的核电池,用于工业和航天业。如在航天领域,可把核电池安装在太阳能不够用的探测卫星上,或安装在发射到太阳系外的无人飞船上。遗憾的是,因为核电池必须装有一个收集带电粒子的固体半导体,而由于辐射的作用,固体半导体很快就会受损,为了降低受损程度,核电池就必须做得足够大。正因为核电池变小很难,所以它就很难在小型或微型电子设备上派上用场,自然也就很难把它做成手机电池了。
直到最近,情况有了转机,美国科学家想出了为核电池“瘦身”的妙计。他们把核电池内易受损的固体半导体换成了不易受损的液体半导体,这样不但能完成收集带电粒子的使命,而且还可以大幅度“瘦身”,真可谓是一举两得。按照新思路研发出的圆形核电池直径有1.95厘米,厚才1.55毫米,仅仅比1美分硬币大一点点,但其电力却是普通化学电池的100万倍。
科学家认为,在遥远的未来,微型核电池将被广泛使用到小型和微型电子系统,比如说用于分析血样的微型电子仪里。因核电池提供电能的时间非常长,到那时,只需要一个硬币大小的电池,就可以让我们的手机5000年不用充电。另外,像正在流行的电动车的电池,也有望实现让人至少一辈子不用充电的梦想。至于核电池是否会出现核污染问题,科学家指出,这个问题早在发明它的时候就同时解决了,人们不必为此担忧。
(摘自《科学之谜》2010年第3期)用自己的话说说核电池不用充电的原理。
文中划线句子的说明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核电池“瘦身”的方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