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某校九年级(3)班同学以“探寻工业文明的足迹”为主题开展了研究性学习活动,关注人类社会发展。请你与他们共同参与研究。
开启工业之门
材料一 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
——《大国崛起》解说词
(1)材料一中“一把科学的钥匙”指的是什么?“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又指的是什么?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政治保障是什么?
进入电气时代
材料二 如图
(2)以上发明、创造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是( )(只需填入字母序号。1分)。在电力技术的发展方面走在其他国家前面的是哪两个国家?
进入高科技时代
材料三 1954年,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开始了原子能的和平利用。目前全球正在运行的核电机组已经达到442个,还有正在建设的核电机组65个,核电发电量约占全球发电总量的16%。
——摘自《成都商报》
(3)材料三中的“原子能”属于哪次科技革命成果?是谁打开原子时代的大门?这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
反思过去岁月
材料四 高科技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但是科学发展也带来很多的负面效应。在20世纪,人类曾多次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全球变暖、臭氧层受损、沙漠化加剧、物种灭绝、核武器的威胁……以科技为核心的人类如何发展,怎样把握人类文明的发展,已成为人类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重大课题。
——摘自百度网
(4)依据材料四内容,请你对如何减少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的负面影响,提一点建议。
图说历史
上述三幅图片分别是美国的三位总统。他们三人都是在美国面临危机时就任总统的。结合你所学的美国历史,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片一中的总统对美国历史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2)图二中的总统就任时美国面临的主要危机是什么?他是如何化解这一危机的?这一危机的化解与图三中的人物当选美国总统有无内在联系?若有,请指出来。
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材料二:“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特区姓社不姓资;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点,不要像小脚女人一样;发展才是硬道理,关键是发展经济;判断姓社还是姓资的标准,主要是看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阅读以上材料请回答:
(1)材料一是邓小平在党的哪次重要会议上提出的观点?这一观点体现了他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哪一指导思想?
(2)材料二中提到的“党的基本路线”是在党的哪次重要会议上提出来的?这一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按照“认清国情,科学决策”这一决策程序,党中央在制定这一基本路线时,考虑的我国基本国情是什么?
(3)材料二是邓小平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发表的讲话?这些讲话有什么重要意义?
2013年6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举行会晤。习近平表示:“中国梦与美国梦相通”。回答下列问题。
【独立之梦】(1)中美两国在历史上都曾担负着实现民族独立的重任,美国最终实现国家独立和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分别始于哪一事件?
【统一之梦】(2)19世纪60年代的美国通过哪一战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今天在完成我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一位伟人提出什么伟大构想?)我国正为哪一地区的回归而努力?
【改革之梦】(3)20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为摆脱经济危机进行了怎样的抉择?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中国实现经济上的腾飞源于哪一伟大决策?
【历史启示】(4)中国与美国“逐梦”的过程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后的德国站在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一批重要的发明陆续在德国诞生。
材料二: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屈辱和约,深深刺伤了德国人的民族感情,为下一次战争埋下了隐患。
材料三: 1970年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在全世界的注视下,跪倒在地。跪下去的是勃兰特,站起来的是德意志。经过不懈的努力,二战后的德国创造了经济奇迹,70年代初人均工业产值,联邦德国位居世界第一。今天,作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的重要成员国,它走上了通过振兴欧洲进而壮大自己的强国之路。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大国崛起——德国》、《世界史纲》
(1)材料一中的德国在哪一次科技革命中“站在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举出与德国相关的两项发明。
(2)材料二中的“屈辱和约”和“下一次战争”分别指什么?
(3)材料三中德国总理的“一跪”代表德国对战争怎样的态度?战后德国创造的经济奇迹得益于美国哪一政策的援助?今天的德国借助哪一组织进一步实现其强国之路。
(4)德国的发展历程带给我们怎样的反思?(2点即可,2分)
阅读下列三幅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所描述史实的起点终点分别是什么地方?该史实有何历史作用?
(2)图二所反映的是清朝的什么政策?对我国历史发展有何影响?
(3)图三“一带一路“的理念和倡议让你想到了什么?
材料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