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图中A、B为水文观测站,E、F图分别是A水文观测站附近不同季节的河流状况,回答问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B两水文观测站测得流量变化较大的是A水文观测站
B.图示地区流量最大时期多出现在7、8月份
C.图示长江河段的水源补给主要靠冰川和雨水
D.A处为“V”形河谷,B处为槽形河谷有关E、F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F图中沙洲的形成只与地转偏向力有关 |
B.A附近河流状况是F图所示时,水文观测站测得的流量A<B |
C.A附近河流状况是E图所示时,地下水补给河水 |
D.水文观测站测得的流量A>B时,A附近河流状况是F图所示 |
若与A水文观测站相比,B水文观测站测得的流量明显比前几年稳定得多,说明 ( )
A.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建设得好,水土流失大大减少 |
B.长江三峡大坝调蓄洪水能力显著 |
C.洞庭湖退耕还湖,成绩显著 |
D.降水比往年的变化小 |
读地球表面海陆面积随纬度分布图,完成三题。
(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随纬度的分布规律是
A.纬度越高,海洋面积所占比例越大
B.纬度越低,陆地面积所占比例越大
C.纬度越低,海洋面积所占比例越大
D.纬度越高,海陆比例趋于平衡
(2)由图可知,陆地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草原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3)与60°N附近相比,60°S附近不具有的地理特征是
A.等温线更加平直 B.年降水量更加丰富 C.气压更高 D.风速更大
一个国家的城市规模结构具有规模越大的城市数量越少的城市金字塔规律。读我国城市等级规模金字塔图,完成两题。
(1)按照城市金字塔规律,1980年我国城市没有得到应有发展的是
A.10—20万人口的城市 B.20—50万人口的城市
C.50—100万人口的城市 D.100—200万人口的城市
(2)1980年至1990年我国50—100万人口的城市晋级为100—200万人口的城市数目是
A.10个B.12个 C.14个 D.16个
下图为“年平均逐日从海洋输入大气的总热量分布图(单位:×0.484W/㎡)”。读图回答:
1.对甲、乙区域数值范围的判断,正确的是
A.50<甲<100 B.100<甲<150 C.150<乙<200 D.200<乙<250
2.造成甲、乙区域数值差异的原因主要是
A.流经两区域洋流性质的差异 B.两区域降水量的差异
C.两区域纬度位置的差异 D.两区域大气环流的差异
读我国东部地区某河流两侧的潜水位等位线示意图(单位:米),P为河岸的一处观测点,读图完成:
1.关于图中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东北流向西南 | B.可能位于内蒙古高原 |
C.可能会出现凌汛现象 | D.一年有两个汛期 |
2.此时,该河流的剖面可能为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和等潜水位线图。回答:
1.该地区的地形名称是
A.冲积扇 B.三角洲 C.河谷平原 D.低山台地
2.下列根据图中信息的推断,正确的是
A.潜水位随着地势的高低起伏而起伏
B.图中部分河流下游地下水与河流水的补给关系是地下水补给河流水
C.山脊是潜水的补给区,山谷是潜水的排泄区
D.潜水的运动方向是从山谷到山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