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下图,图中A、B为水文观测站,E、F图分别是A水文观测站附近不同季节的河流状况,回答问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B两水文观测站测得流量变化较大的是A水文观测站
B.图示地区流量最大时期多出现在7、8月份
C.图示长江河段的水源补给主要靠冰川和雨水
D.A处为“V”形河谷,B处为槽形河谷
有关E、F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F图中沙洲的形成只与地转偏向力有关
B.A附近河流状况是F图所示时,水文观测站测得的流量A<B
C.A附近河流状况是E图所示时,地下水补给河水
D.水文观测站测得的流量A>B时,A附近河流状况是F图所示

若与A水文观测站相比,B水文观测站测得的流量明显比前几年稳定得多,说明 (  )

A.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建设得好,水土流失大大减少
B.长江三峡大坝调蓄洪水能力显著
C.洞庭湖退耕还湖,成绩显著
D.降水比往年的变化小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三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根据国际地球年中国全委会总体部署,为提升公众对地球的认识程度,增强全社会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倡导可持续消费,选择绿色生活。据此回答24~25题。
可持续消费意味着
①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②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
③绿色建筑、绿色食品、绿色照明④节水节能、垃圾分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绿色生活可以包括
①自然保护,万物共存 ②节约资源,重复利用 
③绿色消费,环保选购 ④减少污染,垃圾分类 ⑤节水节能,减少消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2007年5~6月,太湖流域发生了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给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带来极大的危害。据此回答22~23题。
湖泊比河流更易产生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主要是

A.湖泊水比较浅 B.湖水的更新周期长
C.湖泊的面积小 D.湖水的盐度高

水体富营养化对太湖造成的影响主要是

A.早期使湖水中水生植物大量减少 B.使鱼类因中毒而大量死亡
C.可能使太湖泥沙淤积,湖床抬高 D.使太湖及周边的生态环境恶化

读“东北亚地区略图”,回答19~21题。

D国常派专家帮助A、B所在国防治酸雨,C国公民自发到A、B所在国植树,说明了
①环境问题可能影响到周边国家或地区
②发达国家将污染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③污染物质具有残留性
④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冬季A、B两地酸性气体排放量远高于C、D两地,而C、D两地酸雨危害却比A、B两地严重,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降水 B.洋流、地形
C.太阳辐射、盛行风 D.盛行风、降水
为了减轻该区域的酸雨,最佳途径是

A.工业提倡使用无铅燃料
B.工厂将烟囱造高
C.工业上将生石灰与含硫煤混合使用
D.大力推动使用煤气作为生产、生活燃料

该图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读图完成15~18题。

P地与Q地相比,P地
①年大风日数少  ②年降水量多③年降雪日数少④沙尘暴日数多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
①截留水分②改变气候类型③削弱风力④改变植被类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Q地植被破坏严重,许多沙丘活化,根据图中信息判断Q地沙丘的移动方向是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 D.自北向南

P地是我国著名灌溉农业区,农业发展中可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荒漠化 B.土壤侵蚀 C.次生盐渍化 D.森林破坏

10月24日为联合国日,今年联合国日的口号是“用爱温暖世界,而非二氧化碳”,全球各地纷纷响应并大力呼吁节能减排。据此回答13~14题。
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相关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阻挡了地面长波辐射 B.二氧化碳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C.二氧化碳强烈反射地面短波辐射 D.二氧化碳强烈吸收太阳短波辐射

关于气候变暖的危害,说法正确的是

A.使寒带变得温暖湿润适合人类活动
B.使南极冰川消融,增加淡水供应
C.使我国西北地区蒸发量增大,绿洲面积不断缩小
D.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大气的保温效果增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