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受棉纺织厂管理改革的影响,曼彻斯特一家别针工场也对其生产模式进行改革,将原本由一名工人单独完成的制作工艺分成二十余道工序,致使别针的产量增长。类似的工艺改革普遍发生在

A. 16世纪中叶 B. 17世纪中叶
C. 18世纪中叶 D. 19世纪中叶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②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
③经济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别④形成相对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张謇说:“二十年来,所见诸企业之失败,盖不可以卒数,推原其故,则由创立之始,以至于业务进行,在皆伏有致败之衅,则无法律之导之故也。……无公司法,则无以集厚资,而巨业为之不举;无破产法,则无维信用,而私权于以重丧。”据此,他认为民族工业进程迟缓的主要原因是

A.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 B.受中外反动势力双重压迫
C.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 D.缺乏充足货币资本的支持

1784年(清乾隆四十九年),刚刚获得独立的美国为打破英国组织的经济封锁,派遣商船“中国皇后号”不远万里来华开展贸易。“中国皇后号”在中国停靠的港口应该是

A.大连 B.天津 C.福州 D.广州

英国人麦考利1830年说:“如今我们国家比1790年还穷吗?我们坚决相信,尽管统治者有种种管理不当之处,但英国一直变得越来越富。有时候略有停顿,有时暂时倒退,但总的趋势是不容置疑,”这一说法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A.资产阶级革命胜利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工业革命成效甚微 D.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确立

表改编自英国学者艾瑞克•霍布斯邦《帝国的年代1875—1914》一书,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

A.英国仍然坚持自由贸易政策
B.美俄等国自此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
C.欧美国家争夺世界市场矛盾加剧
D.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关税税率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