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一文中指出,"能利用各地各时的直接材料,……材料愈扩充,学问愈进步,……地质、地理、考古、生物、气象、天文等学,无一不供给研究历史问题者之工具,……要把历史学语言学建设得和生物学地质学等同样,乃是我们的同志!"对于上述观点理解最恰当的是
A. | 傅斯年突出史料在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
B. | 傅斯年主张在史学研究中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 |
C. | 傅斯年认为历史学应该涵盖各种学科 |
D. | 傅斯年重史学的客观性而不重史家的主观取向 |
《天朝田亩制度》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落后性。造成这种双重性的根本原因是
A.太平天国领袖们的主观愿望 | B.农民阶级的经济地位和本性 |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
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相比,最主要的不同之处是
A.参加者的阶级属性 |
B.对中外反动势力的打击 |
C.对西方文明的态度 |
D.活动时间的长短 |
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是
①直接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 ②客观上促进了清政府的变化或改革
③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打击了西方殖民者的侵略势力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④ | D.②③ |
关于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产物 ②对中外反动势力的认识是片面的、感性的
③主要代表了小生产者的愿望 ④反映了农民朴素的爱国思想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义和团兴起之前,其口号是“反清复明”;兴起后,其口号是“扶清灭洋”;义和团运动被镇压后其余部又提出“扫清灭洋”的口号。这表明
①农民阶级没有科学理论作指导 ②义和团没有明确的斗争目标
③民族矛盾已成为当时社会的最主要矛盾 ④农民阶级对中外反动势力的认识不断深入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