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地方各路同设转运司、提刑司、安抚司等,明代行省同设布政司、按察司、都指挥使司,清朝各省设巡抚、提督、布政司、按察司等。这说明朝廷对地方设官的指导思想是
| A.分割权力,相互制约 | B.分工合作,提高效率 |
| C.专业分割,各为其主 | D.分割相权,强化专制 |
宋明理学历经几百年发展,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产生深远影响,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其重大发展()
①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②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民为贵”
③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④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 A.①②③④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②③ |
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
| A.陆九渊 | B.董仲舒 | C.孔子 | D.朱熹 |
《春秋繁露》云:“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英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此话强调君主应( )
| A.加强集权 | B.独尊儒术 | C.推行教化 | D.实施仁政 |
董仲舒认为,天具有意志、感情与道德,天意与人事紧密相连,天以祥瑞灾异影响人,人的活动也可感动天,天人之间可以互相感应。下列言论能比较完整地表达这一思想的是: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B.“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
| C.“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 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
战国时期,流行“得士者存,失士者亡”的说法。这主要说明了( )
| A.各国都重视发展军事力量 |
| B.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成为社会风尚 |
| C.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知识分子掌握了国家政权 |
| D.新兴知识分子阶层受到统治者的重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