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渔家傲①
王安石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②眠似听朝鸡③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④。
【注释】①这首词写于王安石二次罢相之后隐居金陵时所写。②欹(qī):倾斜。③朝鸡:上朝时的鸡鸣声。④邯郸道:唐人小说《枕中记》写卢生在邯郸道上说的话:“建功树名,出将入相。”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起首二句的“柔蓝一水”,形容水色清碧,“柔”下得轻盈贴切,形象生动,使词的画面呈现出一种美丽、清新、宁静的色彩美。 |
B.“茅屋数间窗窈窕”中,以“窈窕”形容窗的幽深。“尘不到”全句写时时有春风,吹走了隐居之所的尘土,“尘”即实指“尘土”。 |
C.“午枕觉来闻语鸟”和“欹眠”句,写从睡醒闻鸟声,联想到当年从政早朝时的“骑马听朝鸡”,恍如隔世。 |
D.“忽忆故人今总老”二句,反衬自己之已老,而今只贪爱闲居的午梦,已丢却卢生邯郸道上所做的黄粱幻梦。 |
关于这首词的主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描写了隐居生活环境的幽静安宁,又借“茅屋数间”暗指自己晚年生活的困窘,表达了一种伤怀之感。 |
B.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厌恶功名利禄,追求平静生活的意趣志向。 |
C.作者在词中写道“闻语鸟”好似“听朝鸡”,足见其“虽然归隐,但仍想积极用世”。 |
D.全词在写景叙事中抒发了作者罢相隐居后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闲适生活的爱恋。 |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南园十三首(其五)
李 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①,收取关山五十州②?请君暂上凌烟阁③,若个④书生万户侯?
【注】①吴钩:刀名,刃弯。 ②关山五十州:指当时藩镇割据、中央不能掌管的地区。《通鉴•唐纪》 载唐宪宗元和七年李绛云:“今法令所不能制者, 河南北五十余州。” ③凌烟阁:在长安。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年画开国功臣二十四人于凌烟阁。④若个:哪个。这首诗在语言形式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李贺的这首诗和他的《雁门太守行》在感情基调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阅读古诗,完成下列题
过湖
俞桂
舟移别岸水纹开,日暖风香正落梅。
山色蒙蒙横画轴,白鸥飞处带诗来。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诗的第一句可以看出,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离别家乡时看到的美景。 |
B.由“日暖”“风香”“落梅”等词语可以推断出这首诗描写的季节是春天。 |
C.诗中描写的山,具有一种朦胧美。 |
D.“白鸥飞处带诗来”一句表现了诗人诗兴大发。 |
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写景的角度有视觉、嗅觉。 |
B.从写景的手法上来看,动静结合,富有生机 |
C.诗中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悦。 |
D.这首诗写景的顺序是由远及近。 |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诗歌的颔联表现了怎样的环境特点?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古诗《饮酒》。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全诗融叙事、议论、为一体,表现了诗人细微的内心感受。 (2分)
历来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中的“见”字持不同见解。有人认为“悠然见南山”好,也有人认为“悠然望南山”好。请简明扼要地谈谈你的看法
诗歌赏析
山居秋暝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把地点、时间、季节、环境全点出来了。 |
B.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静一动,一光一声,先视觉,后听觉,写出了山间自然景物的幽静。 |
C.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作者以动写静,用有声衬无声,先听觉后视觉,进一步突出了山间生活的幽静。 |
D.全诗格调清新,富有生活气息,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的高尚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
用几句话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展示的画面描绘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