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理解(共36分)
(一)阅读 欧阳修的《别滁》。(5分)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注] 滁即滁州,欧阳修于1045年八月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县)知州,在滁州做了两年多的地方官。1048年,改任扬州知州,这首《别滁》诗就是当时所作。
从一、二两句中能看出诗中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3分)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2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羁旅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小题
春游湖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夹岸桃花蘸水开”这句诗,给人无限的美感,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这一美景。

诗歌的最后一句“小舟撑出柳阴来”传达出作者怎样的心情?

阅读下面这首现代诗,完成小题
中国的土地【刘湛秋】
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
埋藏着黄金般的相思
一串串杜鹃花嫣红姹紫
激流的三峡传来神女的叹息
冬天从冻土层到绿色的椰子林
蔷薇色的海浪抚爱着沙粒
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
黄皮肤,黑头发是那样美丽
敦厚的性格像微风下的湖水
顽强勇敢又如长江一泻千里
挂霜的葡萄下跃动着欢乐
坚硬的核里已绽开复兴的契机
诗中诗人用具体的意象表现“中国的土地”的“神奇”,请列举这些意象。

在诗尾,作者写到“挂霜的葡萄下跃动着欢乐/坚硬的核里已绽开复兴的契
机”,该如何理解这两句诗的含义?请简要分析。

诗句“激流的三峡传来神女的叹息”明显化用了巫峡神女的典故,化用这一
典故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请简要分析《中国的土地》一诗的艺术特色。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梅花绝句【陆游】
闻到梅花坼晓风, 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 一树梅花一放翁。
【注释】①闻道:听说。坼(chè):裂开。这里是绽开的意思。 ②雪堆:指梅花盛开像雪堆似的。③何方:有什么办法。千亿:指能变成千万个放翁(陆游 号放翁,字务观)。
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雪堆遍满四山中”这句以白雪堆山喻梅花之盛。
B.“一树梅花一放翁”人梅合一,心心相印。
C.“化身千亿”,设想虽奇妙,但不现实。
D.第三句由柳宗元“若为化得身千亿”的诗句演化而来。

下面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A.前两句的写梅是为后两句写人作陪衬。
B.诗头两句写得艳丽多姿。
C.诗人借咏梅来宣泄自己落寞孤高的情愫。
D.前两句语言鲜明,景象开阔;后两句出人意表,高迈脱俗。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8、下面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
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提,在绿杨阴里,真是美不胜收。

秋日行村路
(宋)乐雷发
儿童篱落带斜阳,豆荚姜芽社肉①香。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
注:①社肉:祭祀时所供之肉。
本诗最后一句“红蜻蛉伴绿螳螂”中“伴”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