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认为《春秋》推崇的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经,如果各师其道,各持一端,就无法维护一统。因而他提出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B.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
| C.以德为主,以刑辅德 | 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 |
明清《商人小说》中指出:“三言”、“二拍”中的一些作品,有关商贾的小说作品是非常多的。清代以后,商人小说就更多,文言小说里有很多以商人为主体的篇目,白话小说更是比比皆是,就连《红楼梦》里,“四大家族”中的薛家,也是“世代皇商”出身。这反映了()
①中国“重农抑商”思潮到“工商皆本”主流思想的巨变
②明清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商业活动活跃的社会现象
③明清商人社会地位空前提高,人们不再以商贾活动为耻
④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人们的商业意识觉醒
| A.①③④ | B.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 |
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 A.忽视海防的重要性 | B.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
| C.加强发展陆路交通 | D.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
明朝时“北土广树艺而昧于织,南土精织而寡于艺,故棉则方舟而鬻于南,布则方舟而鬻于北”。如果你是当时的一名大布商,你会选择以下哪些经营方式?()
①为了安全和方便,搭乘轮船进行长途贩运
②和同乡布商结伴北上贩棉,南下购布
③为了节省成本和获取更多利润,将棉花直接交给松江织户加工,支付一定薪酬
④少部分货物在国内异地销售,大部分货物雇船运往东南亚销售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②③ | D.①②③④ |
下列言论中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思想的是()
| A.“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
| B.“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
| 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
| D.“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
会馆形成于()
| A.宋朝 | B.元朝 | C.明朝 | D.清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