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材料能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 )
A.禁止走私贩运 |
B.抑商和禁海 |
C.限制造船业的发展 |
D.保护渔业资源 |
在宋淳熙二年(1175年)六月,“鹅湖讲道,诚当今盛事。伯恭盖虑朱、陆议论犹有异同,欲会归于一,而定所适从。……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陆九渊集》卷三六《年谱》)所谓“教人”之法,也就是认识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鹅湖之会”争论的核心问题是( )
A.万物本源和穷理的途径之争 |
B.客观唯心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决定性地位 |
C.明清官方哲学的主导地位之争 |
D.“格物致知”和“发明本心”的联系 |
秦代焚书禁学和汉代独尊儒术采用的手段大相径庭,秦代重在“禁”,汉代重在“尊”,但两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相同的,即( )
A.文化氛围由生动活跃转为死气沉沉 |
B.文化内容由综合宽容转向专制 |
C.文化成为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 |
D.为不同思想留下适度发展的空间 |
汉安帝永初三年,京师大饥,民相食。诏曰:“朕以幼冲,奉承洪业,不能宣流风化,而感逆阴阳,至令百姓饥荒,更相啖食。咎在朕助不逮。”据此看来,汉安帝信奉( )
A.“天人感应” | B.“因信称义” | C.“大一统” | D.“三纲五常” |
荀子说:“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下列能充分体现这一思想的历史文化遗产是()
A.司南 | B.都江堰 | C.长城 | D.乐山大佛 |
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②奠定中国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③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④是该时期生产力发展的反映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