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汲取并发展了美国宪法中的“三权分立”思想,提出在国家机构中设立行政、立法、司法、监察和考试五院,彼此独立又相互制约,称为“五权宪法”。该主张主要体现了孙中山先生的
A.民族主义思想 | B.民权主义思想 |
C.民生主义思想 | D.扶助农工思想 |
“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在另一种条件下继承了辛亥革命没有做完的事业”。材料中的“事业”是指
A.发展资本主义 | B.反帝反封建 | C.建立民主政治 | D.实现国民平等 |
“中国文字,论其字形,则非拼音而为象形文字之末流;论其字义,则意义含糊,文法极不精密;……论其过去之历史,则为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记号。此种文字,断断不能适用于二十世纪之新时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汉字在演化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 |
B.汉字承载文化糟粕,应使用拼音文字 |
C.否定汉字的目的是反封建、革新社会 |
D.对汉字的批判为中国文化发展指出了方向 |
“在戊戌变法期间,金田起义常被康有为借来作为迫使皇帝变法的力量;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和因争权夺利而导致分裂火并的反面教训。”材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
A.推动了中国社会政治变革进程 | B.削弱了旧的政治体制而备受推崇 |
C.为资产阶级政治运动提供经验 | D.昭示了近代革新历程的一脉相承 |
“这种不是来自古典时代的商人,也不是来自买办和洋务前辈。……他们是用企业来作为实现自己社会政治理想的工具。”材料描述的是
A.收回利权 | B.实业救国 | C.戊戌变法 | D.清末新政 |
“19世纪后半期中国所经受的屈辱和灾难使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中国进行了痛苦的自我反省、重新评价和重新组织,……看看中国人是怎样慢慢地试图在军事领域,其次在经济领域,最后在政治领域仿效西方模式的。”其中首先“仿效”“军事领域”的表现是
A.洋务运动 | B.太平天国 | C.编练新军 | D.辛亥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