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
赵简子①有两白骡而甚爱之。阳城胥渠②住广门之馆,夜叩门而谒曰:“主君之臣胥渠有疾,医教之日:‘得白骡之肝,病则止;不得则死。”’门人入通。董安于③侍奉于侧,愠日:“嘻!胥渠也,期④吾君骡,请即杀之。”简子日:“夫杀人以活畜,不亦不仁乎?杀畜以活人,不亦仁乎?"于是召庖人⑤杀白骡,取肝以与阳城胥渠。住无几何,赵简子兴兵而攻狄⑥。广门之官,左七百人,右七百人,皆先登而获敌首。人主安能不好士? (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赵简子:晋大夫,名鞅,谥号简子。 ②阳城胥渠:复姓阳城,名胥渠。 ③董安于:赵简子家臣。 ④期:希冀,这里指想得到。 ⑤庖人:厨师。⑥狄:我国古代北方地区少数民族名。选出对下列划线词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牺牲玉帛,弗敢加也(独自享有) | B.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同“遍",遍) |
C.夫杀人以活畜(存活) | D.夜叩门而谒曰 (拜见) |
选出下列划线词意思、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 )(2分)
A.肉食者鄙/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B.主君之臣胥渠有疾/此庸夫之怒也 |
C.董安于侍奉于侧/躬耕于南阳 | D.人主安能不好士/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
《曹刿论战》中用鲁庄公的“鄙”来衬托曹刿的远谋;本选段也运用了类似的写
法,请举出该选段中的例子来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节选,完成小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节选
【乙】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1)弗敢加也(2)臣之妻私臣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又何间焉时时而间进 | B.小大之狱面刺寡人之过者 |
C.何以战皆以美于徐公 | D.皆朝于齐于是入朝见威王 |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从写法来看,甲、乙两文都对人物运用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甲文中曹刿能抓住问题的关键,循循善诱,启发、分析,促其领悟,意识到要想以弱胜强,须取信于民;乙文中邹忌以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
结合课文说说齐威王与鲁庄公有什么共同的优点?这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启示?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春秋左传注》)对下面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何间焉间:参与 |
B.肉食者鄙鄙:卑鄙 |
C.弗敢专也专:独享,专有 |
D.既克,公问其故克:战胜 |
下面语句中划线的“于”与例句中的划线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战于长勺
A.皆朝于齐 |
B.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 |
C.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下面对此文的主要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刿听说齐国攻打鲁国主动请见庄公,反映了他强烈的责任感和他独具远谋的气度和自信。 |
B.曹刿与庄公关于作战条件的对话反映出曹刿的军事思想:只要取信于民就一定能战胜敌人。 |
C.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行为表现出他富有作战经验的一面:重实地考察的谨慎稳重。 |
D.曹刿在战后对敌我双方的分析,清晰地展现了他以弱敌强必须抓准战机、详察敌情的战略思想。 |
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2)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6阅读下面两个文言文选段,回答文后问题。
【甲】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 孟子曰:“桀、纣[①]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②]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③]。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④]也。
①指夏桀、商纣,古代的暴君。②与:同“为”,替的意思。解释下列划线词在句中的具体含义。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所恶勿施尔也兽之走圹【甲】文认为“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的结果是怎样的,将这个句子写在下面,并加以解释。
下列句中划线的“以”与“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C.夫以老者之智 | D.属予作文以记之 |
【甲】文说的“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的情形,在乙文中有形象的描绘。【乙】文中的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中说到的“桀、纣”,其失天下的原因,用【甲】文的句子来解释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文说“得道多助”, 【乙】文说“得天下有道”。这两个“道”的意思一样吗?说说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三年①春,帝亲祀南郊。礼毕,喟然问隶校尉刘毅曰:“朕可方②汉之何帝?”对曰:“桓、灵。”帝曰:“何至于此?”对曰:“桓、灵卖官,钱入官库③;陛下卖官,钱入私门。以此言之殆④不如桓灵也。”帝笑曰:“桓、灵之世,不闻此言;今朕有直臣,固为胜之。”
(选自《资治通鉴·晋纪》)
注释:①三年:晋武帝(司马炎)太康三年。 ②方:与……相比 ③官库:公家的库房。
④殆:几乎。下列各组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一样的一项是
A.①臣之妾畏臣 ②固为胜之 |
B.①莫不有求于王 ②何至于此 |
C.①时时而间进 ②人不知而不愠 |
D.①喟然问隶校尉②蔚然而深秀 |
下列各组划线字的用法与“闻寡人之耳”中的“闻”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忿恚尉,令辱之 | B.无案牍之劳形 |
C.吾妻之美我者 | D.必先苦其心志 |
用∕划分句子节奏,划两处。
以 此 言 之 殆 不 如 桓 灵 也。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朕可方汉之何帝?甲、乙两文都讲述臣子向君王进谏。邹忌与刘毅在进谏时都讲究策略、方式,用类比的方法。【甲】文中,邹忌以作比;【乙】文中刘毅以作比。
【古典文学】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共12分)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⑦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庶几]差不多。⑤[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⑥ [勉]勤勉,努力。以下4组语句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既加冠若既不出户 | B.故余虽愚虽有子羔、原宪之贤 |
C.俯身倾耳以请夫以孔子之圣, | D.益慕圣贤之道曾益其所不能 |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A.或遇其叱咄 () | B.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 | D.若既不出户() |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其共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
共同之处是:
不同之处是:有副对联,下联是:业有不精 德有不成 只因养尊处优。请你根据《送东阳马生序》做出上联。上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