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苯分子结构的研究经历了很长时间,著名科学家凯库勒最先提出了凯库勒结构式,并较好地解释了苯的一些性质。但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杂化轨道理论可以更好地来解释苯分子的结构和性质。以下有关苯分子结构的说法,错误的是 ( )
| A.苯分子中每个碳原子的原子轨道都发生sp2杂化,形成夹角为120°的三个sp2杂化轨道 |
| B.乙烷、乙烯、乙炔分子中,碳原子轨道杂化方式和苯相同的只有乙烯 |
| C.苯分子中存在6个C—C σ键和6个C—H σ键 |
| D.每个碳原子的一个sp2杂化轨道采用“肩并肩”的方式重叠,形成一个大π键 |
下列有关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除去苯中混有的苯酚可加入浓溴水后过滤 |
| B.向酸性KMnO4溶液中滴加维生素C溶液,KMnO4溶液褪色,说明维生素C有还原性 |
| C.向淀粉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后,加热,再加入新制Cu(OH)2加热,没有出现红色沉淀,说明淀粉没有发生水解反应 |
| D.向NaOH溶液中加入溴乙烷,加热,再加入AgNO3溶液,产生沉淀,说明溴乙烷发生了水解反应 |
N2(g)+3H2(g)
2NH3(g)△H<0。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能提高N2转化率的是
① 降温② 恒压通入惰性气体③ 增加N2的浓度④ 加压
| A.①④ | B.①② | C.②③ | D.③④ |
关于0.1mol·L-1NaHCO3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质水解反应:HCO3- +H2O H3O++CO32- |
| B.离子浓度关系:c(Na+)+c(H+)=c(OH-)+c(HCO3-)+c(CO32-) |
| C.微粒浓度关系:c(Na+)>c(HCO3-) >c(H2CO3)>c(CO32-) |
| D.微粒浓度关系:c(Na+)=2[c(H2CO3)+c(HCO3-)+c(CO32-)] |
下列事实对应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金属钠加入滴有酚酞的水中,溶液变红:Na+ 2H2O=Na+ + 2OH- + H2↑ |
| B.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Cl2 + 2OH- =Cl- + ClO-+ H2O |
| C.将NaHCO3溶液和过量Ca(OH)2溶液混合有白色沉淀:2HCO3-+Ca2++2OH-=CaCO3↓+ 2H2O + CO32- |
| D.将醋酸溶液滴到大理石上有气泡产生:2H+ + CaCO3=CO2↑+ Ca2+ + H2O |
下列变化必须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 A.Cr2O72-→CrO42- | B.HNO3 →NO2 |
| C.SiO2 →Si | D.CH3CH2OH→CH3CH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