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小刚是个爱动脑筋、爱思考的学生,课余时间喜欢做一些小实验。下图为小刚利用某植物的枝条所做的实验装置。实验开始前, 小刚在甲瓶中枝条叶片上下两面均涂抹了厚厚一层凡士林(护肤油),乙瓶中枝条不处理, 并用水彩笔分别标记了甲、乙两瓶的水面高度。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他定时观察、记录水位的变化情况。根据自己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目的是为了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面上油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可靠,放入两个瓶子中的枝条生长状况和叶片数目应尽量一致, 这遵循了科学实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则。
(4)预测实验结果:甲、乙两个瓶子中,水面高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是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生物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生物实验小组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用干湿计在某一天的早晨、中午、傍晚分别测量裸地、草地、灌木丛的湿度,每地测三个点,并求出平均值作为每次测量的数值记录在下表中。

时间
地点
早晨
中午
傍晚
裸地
68%
18.5%
45%
草地
73%
38%
51.3%
灌木丛
81.3%
45%
65.3%

(1)为什么每个环境要测三个点并求出平均值作为每次测量的数值?
(2)如果实验当天有雾,能得出准确结论吗?;请你说明理由:

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三种处理:①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1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②将馒头碎屑与清水放入2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③将馒头块与唾液放入3号试管不搅拌。并放在37℃左右温水中5——10分钟。请问:滴加碘液后不变蓝的是号试管。3号试管的作用是

滨滨爱吃豆芽。"毒豆芽"事件发生后,他决定自己用黄豆发豆芽。以下是滨滨尝试发豆芽的探究,请分析回答:

(1)、黄豆芽选材的探究。
实验方法和过程略,实验结果如下:
①虫噬空缺种子多数不萌发;②陈年霉变种子多数不萌发;③当年饱满种子萌发良好。
比较①和③、②和③,可以说明种子的萌发的自身条件是具有的胚。
(2)发豆芽的技术的探究。
实验前将选好的黄豆浸泡一天,取出分成三等份,处理如下并观察:
①B和C容器内黄豆发热说明种子萌发萌发时进行旺盛作用,该作用的意义是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

②实验表明,发豆芽的技术要求是:水不能浸没种子,且高温时需淋水降温.这是因为种子的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是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实验表明,发豆芽的技术要求是:水不能浸没种子,且高温时需淋水降温。这是因为种子的②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是适量的、适宜的和充足的。

(3)、夏天,豆芽易变"老"、腐烂。你想到的保鲜的的方法是

小强在学习了昆虫的生殖与发育相关知识后,产生了探究的兴趣,便买回20只家蚕幼虫,进行饲养与实验。
(1)在饲养家蚕过程中,小强发现桑叶很有限,于是设想:青菜叶是否能用来饲养家蚕呢?对此他进行了探究实验:
①将20只家蚕幼虫等分成甲、乙两组,放置在相同且适宜家蚕生长发育的纸盒中,甲组用桑叶饲养,乙组用等量的饲养,每天清理纸盒。
②经过20多天后,甲组家蚕幼虫长大、成熟,吐丝结茧;乙组家蚕幼虫却不食、变小、死亡。由此,小强得出结论:
(2)甲组家蚕幼虫经过吐丝结茧、化蛹、羽化成蚕蛾、交配、产卵后,小强得到了许多蚕卵。小强认为,蚕卵的孵化需要20℃~25℃的条件。为此,他做了探究实验:选取20粒蚕卵等分成甲、乙两组,甲组放置于10℃的环境中,乙组放置于23℃的环境中(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10多天后,观察两组蚕卵的孵化情况。
①小强此实验探究的是对蚕卵孵化的影响。
②请你写出支持小强假设的实验现象(预测):甲组蚕卵,乙组蚕卵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⑴设计图A实验装置所探究的问题是;实验进行一段时间以后,用手挤压塑料袋,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在实验过程中塑料袋内壁会出现水珠,其主要是由于水分通过叶片上的向外散失凝聚而成的;选用黑色塑料袋,是为了避免植物因进行作用而影响实验结果。
⑵装置图B中是18世纪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做的一个有名的实验。据此实验他得出的结论是植物能够更新因为动物呼吸变得污浊的空气。请你大胆地推测普利斯特利随后可能探究的问题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