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滨爱吃豆芽。"毒豆芽"事件发生后,他决定自己用黄豆发豆芽。以下是滨滨尝试发豆芽的探究,请分析回答:
 
 (1)、黄豆芽选材的探究。
 实验方法和过程略,实验结果如下:
 ①虫噬空缺种子多数不萌发;②陈年霉变种子多数不萌发;③当年饱满种子萌发良好。
 比较①和③、②和③,可以说明种子的萌发的自身条件是具有、的胚。
 (2)发豆芽的技术的探究。
 实验前将选好的黄豆浸泡一天,取出分成三等份,处理如下并观察:
 ①B和C容器内黄豆发热说明种子萌发萌发时进行旺盛作用,该作用的意义是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
②实验表明,发豆芽的技术要求是:水不能浸没种子,且高温时需淋水降温.这是因为种子的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是适量的水分 、适宜的温度 和充足的空气 .实验表明,发豆芽的技术要求是:水不能浸没种子,且高温时需淋水降温。这是因为种子的②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是适量的、适宜的和充足的。
(3)、夏天,豆芽易变"老"、腐烂。你想到的保鲜的的方法是。
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写完整。
  (1)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订实施探究的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薄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厚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这样在盒里就形成了明亮和黑暗两种环境。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 _____。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 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吗? (填“可以”或“不可以”);为什么? 。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 环境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第五次 | 
  
| 明亮 | 
   0只 | 
   1只 | 
   2只 | 
   0只 | 
   2只 | 
  
| 阴暗 | 
   10只 | 
   9只 | 
   8只 | 
   10只 | 
   8只 |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作怎样的处理?  。
  (5)结论:  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在阴暗的环境中生活。
  (6)通过实验探究发现,光照会影响鼠妇这种动物的分布,其实非生物因素影响动物的生活和分布的例子还有很多,请再举出一例来: 。
小杨在室外玩耍时,发现鼠妇经常躲在阴暗、潮湿的花盆底下或石块下,小杨不禁感到奇怪:鼠妇为什么喜欢阴暗、潮湿的地方呢?后经过长期观察,小杨推测:鼠妇怕光。他捉了10只鼠妇,放在一半遮光、一半不遮光的纸盒中央(如下图所示),静置10分钟后观察鼠妇的动向,并分别计数两侧的鼠妇个数,重复五次该实验,记录结果。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小杨看到了鼠妇的生活现象后提出了什么问题?
  (2)当小杨用实验法来解决这一问题时,首先作出的假设是: 。
  (3)该实验中,要有效控制的变量是 ,在设计实验时,应给鼠妇提供 和 两种不同的环境条件。
  (4)该同学队上述实验重复五次,结果如下表: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第五次 | 
  |
| 左侧(有光) | 
   1只 | 
   2只 | 
   0只 | 
   2只 | 
   0只 | 
  
| 右侧(无光) | 
   9只 | 
   8只 | 
   10只 | 
   8只 | 
   10只 | 
  
整理数据求得平均值,得到左侧和右侧的鼠妇数量分别是 只和 只。据此,小杨能得出的结论是 。
  (5)上述实验中能不能只用一只鼠妇做实验或者只进行一次观察? 。
  为什么? 。
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时,为了重点观察菌落的形成,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
| A.将两套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经高温灭菌),编号为1号和2号。 | 
| B.在实验室内,打开1号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10分钟,再盖上封好;打开2号培养皿,用无菌棉棒擦取手心后轻轻涂抹在培养基上,再盖上封好。 | 
| C.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将1号培养皿放在常温下(25℃)培养,2号培养皿放在低温下(5℃)培养 | 
| D.观察记录培养皿中菌落形成的情况。 | 
请回答:
  此实验中用无菌棉棒擦取手心,其目的是排除细菌和真菌来自 。
下面是某同学在探究“蚂蚁是否喜欢甜食”的实验设计。
  材料用具:一截劈开的竹筒(长15cm)、一只蚂蚁、一杯浓糖水、一杯清水、一个放大
  镜、两支滴管。
  实验步骤:①在竹筒的两端,分别用两支滴管各滴上一滴浓糖水和一滴清水,将一只蚂蚁等距离放在两滴水之间。(如右图)
  ②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觅食行为。
  请根据以上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假设是 。
  (2)本实验的变量是 。
  (3)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和分析:
  预测一: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清水一端或停留在原处不动或不定向爬动,则不能说明
  蚂蚁喜欢甜食。
  预测二: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浓糖水一端取食,则说明 。
  (4)本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是 。
(-2016·勐腊县民族中学)某事物兴趣小组为了研究“微生物濨生的条件”
  将三个相同的培养皿分别标以A、B、C,并进行了下表所示的实验:
| 培养皿 | 
   A | 
   B | 
   C | 
  
| 实验步骤 | 
   ① | 
   各滴加10毫升的蒸馏水 | 
  |
| ② | 
   取某品牌一小包装内的饼干,分别放入培养皿中 | 
   不放饼干 | 
  |
| ③ | 
   灭菌后,在同一环境的空气中暴露30分钟 | 
  ||
| ④ | 
   置于室温中 | 
   放入冰箱中 | 
   置于室温中 | 
  
| ⑤ | 
   两星期后用放大镜观察 | 
  ||
| 观察结果 | 
   有很多微生物 | 
   有少量微生物 | 
   观察不到微生物 | 
  
(1)若A与C是一组对照实验,则实验的变量是  。
  (2)接种微生物是在实验步骤   (填序号)中完成的。
  (3)实验步骤中有两处不足,请加以改正:
  第一处:  。
  第二处:  。
  (4)改正后,本小组的实验结论是  。
  (5)比较A与B装置的观察结果,说明了低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