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南方周末》2010年7月29日,刊登展江《应杜绝“因言获罪”保护公民言论表达权》指出,公民只要不存在故意或严重疏忽,其发表的言论即使对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名誉造成损害,也不构成诽谤。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和民商法的发展,刑事诽谤也逐渐为民事性的名誉侵权所取代。但近年来,这种良好的趋势似有受阻倾向,这与中国的民主与法治进程不符。
(1)在我国为什么要保护公民的言论自由?
(2)作为我国公民,在发表言论自由的时候应遵循哪些原则?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城镇化是当前中国的主题词之一。如火如荼的城镇化进程让人们不禁担忧:当几亿农民脱离土地,作为乡土文化的载体,那些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民居将如何保存?一些文物古迹是否会在铲车声中一去不复返?那些符合农村生活节奏的剪纸、刺绣、蜡染等民间技艺又何以存活?怎样才能既保持原有的历史因素,又能融入新的现代化因素,避免“千镇一面”?
(1)运用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说明人们产生上述“担忧”的原因。
材料二:城镇化不是简单的拆旧建新。欧洲各国都有重视历史传统、保护文化遗产的正面例证,巴黎、伦敦、罗马等世界名城虽然发展模式不一,但总体上保持了历史风貌,城市文化品位较高,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投资者。近些年来,欧洲城市更加注重智能、绿色、低碳,努力探索现代城市发展的新方向。
(2)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谈谈我国应如何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建设。

来自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截止2011年底,中国网民已突破5亿。随着网络的普及,大量垃圾信息在网上得以传播。2012年2月27日下午,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牵头,全国“扫黄打非”办、工信部、公安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九部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在全国深入开展整治互联网和手机传播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专项行动。要全面净化互联网和手机媒体环境,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和“走进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在全国深入开展整治互联网和手机传播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专项行动的原因。

建设美丽中国必须留住美丽村庄。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我国农耕文明留下的重要遗产。然而,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发展,一些传统村落人文特色日渐消退,甚至正慢慢退出人们的视野。如何让传统村落诗意地栖居在美丽的中国大地成了人们的期盼。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让传统村落诗意地栖居在美丽的中国大地”的理由。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再次畅言改革。秉持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示的改革理念,新一届中央政府以壮士断腕的魄力和决心,深入推进了一系列触动利益的改革。200项行政审批事项半年内取消和下放,减少政府部门“寻租”机会;放宽行业对各类所有制企业的准入,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的发展……
如果说中国过去30多年的改革使每个人都能或多或少从改革中受益;那么现在和将来,改革的利益格局会有更大调整,更多是着眼于整个社会收益的增加。这一改革阶段的重要特点,就是“两难”甚至“多难”情况增多: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也要加快转方式、调结构;要提高劳动者收入,也要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要发展经济,也要保护环境……
面对这些如黑格尔所说的“合理性的冲撞”,谋求两难变两全的愿望固然好,但现实往往有价值的取舍、排序的先后,不能优中选优、难以“两全其美”的时候,尤其需要强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善于运用底线思维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建立防范体系,善于取舍,注重转化,步步为营,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
结合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试感悟习总书记底线思维方法所蕴含的哲学智慧。
(2)分析说明未来改革的利益格局的经济意义。
(3)综合运用所学经济、政治、哲学知识,为政府破解“两难”“多难”困境支招?

材料一:为缓解交通压力,减少机动车污染,北京市正在研究伦敦市和米兰市关于低排放区拥堵收费的两种模式,北京或将结合城市实际采用其中一种模式。据研究分析,造成北京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在于城市规划上的不足,建设合格的道路、提高道路的使用效率将成为排堵的关键。
材料二: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多次组织部分市人大代表开展视察和调研活动,听取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2014年10月28日,北京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听取了副市长陈刚代表市政府所作的关于“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标本兼治缓解交通拥堵”议案办理情况的报告和市人大城建环保委的意见建议,表决通过了《北京市交通保护和促进条例》。
(1)请依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相关知识,阐述北京市治理交通拥堵方案的合理性。
(2)运用我国政体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的理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