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南方周末》2010年7月29日,刊登展江《应杜绝“因言获罪”保护公民言论表达权》指出,公民只要不存在故意或严重疏忽,其发表的言论即使对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名誉造成损害,也不构成诽谤。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和民商法的发展,刑事诽谤也逐渐为民事性的名誉侵权所取代。但近年来,这种良好的趋势似有受阻倾向,这与中国的民主与法治进程不符。
(1)在我国为什么要保护公民的言论自由?
(2)作为我国公民,在发表言论自由的时候应遵循哪些原则?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当前,随着外资在华并购日趋活跃,其负面影响也日益显现,如导致大批民族品牌消失,逐步形成对国内部分行业的垄断,国有经济对关键领域的支配地位、控制力受到挑战等。
材料二:美国的外资并购审查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作出,主要侧重于对恶意并购进行限制和惩罚。如根据《克莱顿法》等法律进行反垄断审查,根据《综合贸易竞争法案》进行国家安全审查。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根据材料,阐述美国的外资并购审查制度对我国的借鉴意义(12分)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过程:

请指出“十二五”规划纲要制定过程所反映的政治生活道理,并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说明征求和尊重民意的必要性。(14分)

材料一 2009年12月1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闭幕,会议对维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原则等焦点问题达成广泛共识。但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减排责任、资金支持和监督机制等议题上分歧严重,会议只达成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
材料二 中国主张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所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强调加强国家间的沟通,主张通过切实有效的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中国承诺到2020年实现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50%,并声明:中国政府确定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是中国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是对中国人民和全人类负责的,不附加任何条件,不与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
(1)材料一体现哪些《政治生活》的道理?(8分)
(2)结合材料二,说明中国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主张的依据。(10分)
(3)作为公民,我们在构建“低碳生活”中应把握哪些原则?(6分)

2010年10月18日,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强调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议》是中共中央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后制定的。国务院根据中共中央的《建议》,形成《纲要》草案,最后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正式实施。
材料是如何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9分)

交通拥堵是几乎所有大城市难以彻底治愈的“城市病”。福州地铁施工启动后,如何缓解地铁施工带来的交通拥堵、方便广大市民出行?这引起福州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在调查并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福州市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实行错时上下班制度的公告》:从3月28日起,市属和区属两级事业单位等部门实行错时上下班制度。这一制度合理调节交通峰值,大大缓解上下班的交通拥挤情况,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福州市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8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