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的尊重和关爱,推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一次孔子家的马棚失火,孔子闻讯回家,看见焦土残垣,急切地问:“伤人了没有?”对财产的损失却只字不提。
材料二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
材料三 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愿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伏尔泰
材料一中,孔子的这种行为体现了他的什么主张?
材料二中莎士比亚对人的赞美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什么核心思想?
材料三表明了伏尔泰的什么观点?18世纪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中哪些文件吸收了他的这一观点?(举两例)
结合上述问题用一句话谈谈你的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大诗人李白赋诗称赞秦王:“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二:
材料三:
(1)材料一中的“秦王”指的是谁?“扫六合”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示意图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在中央设立的御史大夫有什么职责?在地方实行什么制度?
(3)根据材料三,为加强统治、巩固统一,秦朝还统一文字和货币。秦朝统一后的标准文字和标准货币是什么?秦统一文字在当时有什么重要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汉书》
材料二:“努力种田织布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在战争中立下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封爵、授田、赐宅,废除没有军功的贵族的特权。”
——《中国历史》
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至强。”
——《逐谏客书》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课本,概括商鞅变法的内容(三项内容)。
(2)根据上述材料回答,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商鞅变法?这主要是因为变法中的哪条规定?
(3)根据材料三,结合课本,指出李斯是如何评价商鞅变法?(不得照抄材料,用课本上的话回答)
(4)结合材料分析商鞅变法有什么特点?(不得照抄材料)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学习:
走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历史:
(1)图1、图2是我国原始居民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结果。居住图1房屋的原始居民叫什么?图2的房屋名称叫什么?
认识人与自然和谐的事例:
(2)远古时代,人类为了生存,改造自然的成功事例是谁治水成功?战国时期,为了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李冰父子的成功典范是什么?
(3)战国时期,主张人“应该与自然和谐发展,顺其自然”的是哪家学派的观点?在治理国家问题上,该学派提出什么观点?如果你违反了纪律,该学派会怎样处理你?
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4)有和谐就有不和谐。试举出现实中人与自然不和谐发展的一个事例。
(5)反思古人的做法与主张,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上,作为一名中当代学生应该怎么做?
秦始皇 (下图),自古以来评说不一。李白赞他“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司马迁说他“刻薄寡恩,心如虎狼”……。请你也来评一评。
(1)【收集资料】班级的同学们从不同途径收集了有关秦始皇的史料:如影视作品、历史小说、文物古迹、民间传说等。哪一种史料是最可信的?
(2)【整理资料】
①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②有车裂等十多种死刑。③农民要将收获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④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⑤建立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仅制,如下图所示:
A组同学观点: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你认为上述哪些材料可以论证这一观点?(只填序号,1分,填错一个均不得分)
B组同学观点:秦始皇是暴君。你认为上述哪些材料能够论证这一观点?(只填序号,1分,填错一个均不得分)
(3)【论从史出】分析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用一句简练的话评价秦始皇。
材料一: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西汉《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宋书》
(1)根据材料一说出《史记》中记载的我国江南地区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
(2)根据材料二说出南朝时,我国江南地区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
(3)分析比较以上两则材料,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至少讲出两点,2分)
(5)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