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下半年,我国接连发生多起煤矿爆炸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煤矿发生爆炸事故的元凶是煤矿坑道气中含有的甲烷。下列关于甲烷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甲烷分子是一种呈正四面体型的、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
| B.甲烷分子中两个氢原子被氯取代后,可形成两种不同结构的分子 |
| C.甲烷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分解产物可用于合成氨和橡胶工业 |
| D.“抽”出坑道中的甲烷,既可用作清洁燃料,又可防止爆炸 |
用NA表示阿伏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LH2O含有的分子数为1 NA个 |
| B.1mol/L 的MgCl2溶液中,含有Cl-个数为2 NA个 |
| C.室温时,1 NA 个CO2分子占有的体积为22.4L |
| D.常温常压下,1.06g Na2CO3含有的Na+离子数为0.02 NA个 |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给试管、烧杯、蒸发皿和烧瓶加热时都要垫上石棉网 |
| B.酒精灯内盛酒精不得超过容积的2/3 |
| C.往试管里装粉末状药品,可以用纸槽 |
| D.酒精灯不慎碰翻着火,应立即用湿布盖灭 |
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北京四中网校
| A.是否有丁达尔现象 | B.是否能透过滤纸 |
| C.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 D.是否均一、透明、稳定 |
现有含 NaCl、Na2SO4和NaNO3的混合溶液, 采用下列实验流程加入适当的试剂将其转化为相应的沉淀或固体,实现 Cl-、SO42-和 NO3-的相互分离:其中试剂 1、2、4 分别为
| A.硝酸银溶液硝酸钡溶液 稀硝酸 |
| B.氯化钡溶液稀硝酸硝酸银溶液 |
| C.氢氧化钠溶液硝酸银溶液 稀硝酸 |
| D.氯化钡溶液 硝酸银溶液稀硝酸 |
标准状况下将 VLHCl 溶解在 1L 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 1g/mL),所得溶液的密度 为ρg/mL,质量分数为 w,物质浓度为 c mol/L,则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A.ρ=(36.5V+22400)c/V | B.c=1000Vρ/(36.5V+22400) |
| C.V=22400w/[36.5(1-w)] | D.ρ=36.5c /(1000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