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颜回好学》
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tòng),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①回:颜回,又称颜渊  ②蚤:同“早” ③恸:哀痛之至  ④鲁哀公:鲁国国君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门人亲益:更加 B.不怒迁:转移
C.不过贰:重复 D.今也则亡:死亡

请将“弟子孰为好学”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你从颜回身上得到什么启发?(3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节选自《孙子•军事篇》)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公将之()(2) 望其旗()
(3)三军可夺() (4)善用兵者()
用现代汉语翻泽下列句子。
(1) 夫战,勇气也。 (2) 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甲文中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的中心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均用句中原文回答)
节选的甲、乙两文在阐述用兵方面相同的观点是什么?这些观点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怎样的借鉴作用?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有犬为人所弃,惶惶于阡陌间。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曰:“何用此为?”将欲逐之。元乞求毋弃,曰:“有生之物,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乃自然之理。今犬为人所弃,非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叔父感其言,遂许焉。
明年,犬随叔父夜行。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停。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视犬如亲。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犬为人所弃,非道也。
_________
②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
_______

阅读《与朱元思书》一文,完成后面题目。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A.水皆缥碧,千丈 B.争高直
才美不外(《马说》)皆目陈胜(《陈涉世家》)
C.猛浪若 D.负势竞

虽乘御风(《三峡》)影布石(《小石潭记》)
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是哪一项?()

A.横柯 B.行六七里(《醉翁亭记》)
C.猛浪若 D.见小潭(《小石潭记》)

选文写景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请找出相关语句,并简要分析它的表达作用。

作者描写了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之后,又设想了“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来到这里会引发的感受,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景公使圉人养所爱马,暴病死,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是时晏子侍前,左右执刀而进,晏子止,而问于公曰:“尧舜支解人从何躯始?”公矍然曰:“从寡人始。”遂不支解。公曰:“以属狱。”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为君数之,使知其罪,然后属之狱。”公曰:“可。”晏子数之曰:“尔罪有三:公使汝养马而杀之,当死罪一也;又杀公之所最爱马,当死罪二也;使公以一马之故而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汝杀公马,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汝当死罪三也。今以属狱。”公喟然叹曰:“夫子释之!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
【注释】①圉(yǔ)人:养马的人。②解:肢解,分解肢体。③矍(jué)然:惊惶四顾的样子。④属(zhǔ):交给,后作“嘱”。⑤喟(kuì)然:长声叹息。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⑴吏二缚一人王 ()⑵齐人善盗乎()
弱于邻国()⑷必吾国()
下列每组加点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晏子止,问于公曰舌一吐二虫尽为所吞
B.兵弱邻国生淮北则为枳
C.得无楚水土使民善盗耶公使汝养马而杀
D.其来也臣君数之

翻译下列句子
⑴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⑵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⑶使公以一马之故而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
结合文段内容,说说晏子和景公各是怎样的人?

阅读《刻舟求剑》,完成6—10题。
楚人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契其舟,曰:“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涉()②遽() ③是()④求()
分别指出加点字所指代的内容。
剑自舟中坠于水() ②遽契舟()
解释下加点的“之”的意思,并按要求归类。
A先自度其足,而置其坐。
B至市,而忘操之。
C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
⑴做代词,代物的:()⑵做动词用的:()
翻译:是吾剑之所从坠。
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