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当今社会,人类利用的能源主要来自化石燃料。(1)用来驱动汽车、飞机和轮船的燃料主要是从石油中根据不同沸点范围分馏出来的汽油、航空煤油、柴油等,石油分馏的过程属__________变化。化石燃料中主要含有碳、氢元素,完全燃烧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还含有硫、氮等元素,燃烧时会转化为_________________。
(2)西气东输,将改变我市居民的气体燃料结构。下表是几种气体燃料的价格和热值:
| 燃烧物 |
煤气 |
液化石油气 |
天然气 |
| 价格 |
1.4元/千克 |
6.0元/千克 |
1.8元/千克 |
| 热值 |
1.56×104kJ/kg |
4.5×104kJ/kg |
3.9×104kJ/kg |
综合考虑,你将选用哪种燃料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
(3)化石燃料不仅是优质的能量资源,还是宝贵的化工资源。聚乙烯是一种最常用的塑料,它是以石油裂解气体乙烯(CH2=CH2)为原料,经许多乙烯分子打开双键(-CH2-CH2-)连在一起,聚合成大分子而形成的。下图是聚乙烯分子形成过程的示意图,卡通画中单个小人代表一个乙烯分子。聚乙烯其中的部分结构可表示为:… …。
(4)开发和利用清洁高效而又用之不竭的新能源,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要课题。①2006年1月起,我省苏北四市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乙醇可利用农作物发酵制得,农作物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葡萄糖(C6H12O6),然后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转化为乙醇和二氧化碳,写出葡萄糖转化为乙醇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
②氢气是一种未来理想的能源。现通过生物法制得的氢气中混有CO2、O2和水蒸气等(氢气的体积分数通常为60℅~90℅),为了得到纯净的氢气,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NaOH溶液、灼热的Cu丝和干燥装置。该除杂方案是否正确? ,理由是
。
将4.0gCu–Zn合金粉末放到盛有10g稀硫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过滤、称量滤液的质量。相关实验数据如下:
| 反应前物质的质量 / g |
反应后物质的质量 / g |
|
| Cu – Zn合金 |
稀硫酸 |
滤液 |
| 4.0 |
10 |
11.26 |
(1)Cu – Zn合金属于 材料(“金属”或“有机合成”)
(2)若不考虑该合金中除Cu、Zn以外的其他成分,请计算原Cu – Zn合金中Zn的质量。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为了测定某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取该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在烧杯中反应,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
| 反应前 |
反应后 |
||
| 实验数据 |
烧杯和稀盐酸的质量 |
纯碱样品的质量/g |
烧杯和其中混合物的质量/g |
| 120 |
12 |
127.6 |
|
请计算:(1)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2)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
钙是人体中的常量元素,缺钙时可通过食用保健药剂来增加摄入量。某补钙药剂说明书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
现将100g盐酸分成5等份,逐次加到用40片该药剂制成的粉末中(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得到部分数据与图像如下。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问题。
| 第1次 |
第3次 |
第4次 |
|
| 加入盐酸的质量(g) |
20 |
20 |
20 |
| 剩余固体的质量(g) |
35 |
a |
20 |

(1)
人体缺钙易出现的疾病是 ,这时除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保健药剂外,日常生活中要多摄入 等食物。
(2)该品牌补钙药剂中CaCO3的质量分数是 ,a的数值为 。
(3)求该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已知A、B、C三种物质含有同种金属元素,其中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B为氧化物;D、E、F三种物质含有同种非金属元素,其中F是单质,E是易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有些转换关系,反应条件等略去),试回答:
(1)写出E、F的化学式:E___________;F ___________;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以下转换关系:
A→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碳及碳的化合物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随着科技的不断涌现。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含碳元素的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碳酸钙B.乙醇(C2H5OH)C.一氧化碳
(2)如图“碳海绵”是已知最轻的固体材料,只由碳元素组成,具有多孔结构,弹性好。它对石油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不吸水),将吸入的石油挤出后仍可恢复原状。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具有吸附性B.可重复使用
C.可处理海上泄露的石油D.属于复合材料
(3)倡导“低碳”生活,主要是为了减少_________(填化学式)的排放量。请举一例在日常生活中符合这一主题的做法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