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请你参与下列探究:
【问题情景】在课外活动中,小斌按照课本实验(见图1)探究分子的运动时,闻到了刺激性的氨味,于是,小斌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装置,进行同样的实验,结果不再有刺激性的氨味,并且快速出现实验现象,得到了和课本实验同样的结论。
【实验探究与结论】小斌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

(1)滴入少量浓氨水后,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发生的变化是                      。从分子运动的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                            ;从浓氨水化学性质的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                          
(2)用初中的化学知识分析,固体氢氧化钠的作用是                            
(3)和课本实验比较,小斌改进后的装置的优点是        。(写一点)
【思维拓展】小媚受小斌实验的启发,将图2装置进一步改装成图3装置,用于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1)打开活塞K滴入稀硫酸后,两条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试纸发生的相同变化是       ,不同变化是      ,小媚从课本实验中知道,二氧化碳和水本身都不能使石蕊变色,因而她认为以上两个变化验证的二氧化碳的性质依序是                  
(2)小柔认为小媚的装置还可以同时验证: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小柔为完成自己的两个验证实验,对小媚的实验进行的简单改进是: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氧化铜能与多种物质反应,能否与氨气( N H 3 )反应呢?在老师的指导下,某同学进行了探究.(注: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
【实验设计】按图设计组装好仪器,检查气密性,装入药品.

【进行实验】
(1) A 中氧化铜全部转化成光亮的红色固体
(2) B U 形管内物质变蓝;
(3) C 中集气瓶内收集到一种无色气态单质,该气体用排水法收集的理由是
(4)从 C 中水槽里取适量液体于试管内,向试管里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色,原因是
【实验结论】氧化铜和氨气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继续探究】(1)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质量
实验前
实验后
氧化铜粉末+玻璃管
65 . 6 g 59 . 2 g


(2) A 中玻璃管内的反应证明,氨气的化学性质与有相似之处(填物质化学式)

烧杯中装有一定量的 N a 2 C O 3 溶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 C a C l 2 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现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1滤液中的溶质为 N a C l
猜想2滤液中的溶质为 N a C l C a C l 2
猜想3滤液中的溶质为
猜想4滤液中的溶质为 N a C l C a C l 2 N a 2 C O 3
(1)完成猜想3.
(2)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4有明显的错误,其原因是
【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滤液于试管中,向滤液中滴加适量的 N a 2 C O 3 溶液
(3)
猜想2成立
取滤液于试管中,向滤液中滴加适量的稀盐酸
(4)
猜想3成立

【反思与评价】:
(5)当 N a C l 溶液中混有少量的 N a 2 C O 3 溶液时,可选用下列哪些试剂除去 N a 2 C O 3 杂质(多选题)
A.稀盐酸 B. C a C l 2 溶液 C. B a C l 2 溶液 D. B a ( O H ) 2 溶液

化学实验里,老师给学生准备了如图几种实验装置.

(1)指出仪器的名称:①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属于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实验室常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N H 3 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常用加热 N H 4 C l l和 C a O H 2 两种固体混合物来制取 N H 3 ,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据央视报道:2013年6月10日上午我国自行研制的"蛟龙"号潜艇,承载14位科学家再次深海科学考察.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 N a 2 O 3 作供氧剂,净化室内空气.为探究其反应原理,某学习小组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
过氧化钠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1)请写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设计】
为探究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的反应,并验证反应产物.选用如图仪器和如图实验装置.

(2)用 A 处做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装配该装置时,应选用的仪器除带导管的双孔塞外,还需要上述的仪器有(填名称).写出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3)为了体现 C O 2 与过氧化钠反应,且E中只收集到氧气一种气体,请选用适当的实验装置,填写装置导气管的连接顺序是 a d e j
【实验验证】
(4)用,证明装置E中收集的气体是氧气.
(5)检验装置 C 中反应后剩余固体物质的成分:
①取少量 C 中反应后的固体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说明含有过氧化钠.
②再向试管的溶液中,滴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说明装置 C 反应后生成碳酸钠.

某小组同学用盐酸和氢氧化钙,对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进行探究.请你参与.
甲同学向装有氢氧化钙溶液的烧杯中加入盐酸,无明显现象.结论:两种物质未发生反应.
乙同学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钙溶液的试管中慢慢滴加盐酸,溶液由色变为无色.结论:两种物质发生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大家认为乙的实验证明盐酸与氢氧化钙发生了中和反应.并对甲的实验继续探究.
[提出问题]甲实验后的溶液中有什么溶质?
[作出猜想]猜想一,只有 C a C l 2 ;猜想二有 C a C l 2 C a O H 2 ;猜想三,有 C a C l 2 H C l
[实验探究]为验证猜想,丙同学设计了方案1和方案2,并按方案进行实验.

方案编号
方案1
方案2
方案3
实验操作(分别取少量甲实验后的溶液于试管中)





实验现象
对比标准比色卡:pH<7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 H C l 溶液中有 C a C l 2

[实验结论]丙认为猜想三正确.
[实验评价]丙的实验操作和方案中有不足之处,其不足之处是
大家讨论后通过方案3即证明了猜想三正确,其实验中应观察到的现象为
[实验拓展]为节约资源和避免实验废液对环境污染,小组同学将方案1和方案3及甲实验后烧杯中剩余溶液混合(混合时未见明显现象),并对混合液中的盐分离回收,请将相关内容填入下表.

要分离的盐
所用试剂
主要操作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