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小题。(共11分)
(一)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讳、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议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比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选自《出师表》
(二)魏公叔痤(cuo)病,惠王往问之。曰:“公叔病,即不可讳①,将奈社稷何?”公叔痤对“痤有御庶子公孙鞅②,愿王以国事听之也。为弗能听,勿使出竟③。”王弗应,出而谓左右曰:“岂不悲哉!以公叔之贤,而谓寡人必以国事听鞅,不亦悖④乎!”
公叔痤死,公叔鞅闻之,已葬,西之秦,孝公受而用之。秦果日以强,魏日以削。
·   选自《战国策·魏策一)
注释:①即不可讳:万一发生什么不幸。②御庶子公孙鞅:御庶子,官职;公孙鞅:即商鞅变法商鞅。③竟:通“境”,边境。④悖:荒谬,糊涂。
解释下面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是以先帝简拔以陛下   遗:      
(2)未尝不叹息痛于桓、灵也   恨:       
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文段(一)中诸葛亮分别推荐了文臣和武将,从文段看,他推荐文臣的标准偏向于“德”能表明这一点的词句是“         ”;推荐武将则是     ,能表明这个标准的语句是“                   ”。(3分)
结合文段(一)和文段(二),简要从正反两方面分析说明“贤臣”在国家治理上的作用。(4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公文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下面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互相邈(高) B.在昼犹(夜晚)
C.负势竞(向上) D.流飘荡(顺着)

下列划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势竞上/至于者歌于途 B.天下独/猿则百叫无
C.望峰心/北山愚公长 D.急湍箭/如使人之所欲莫于生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全文纲领,“奇”“异”两字高度概括了富春江山水的特点。
B.选文通过听觉、视觉、触觉多角度展现了富春江两岸群山的美。
C.选文第二段描写水的静态和动态,动静结合,表现了富春江水的秀丽之美和壮观之美。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传达出作者对名利的鄙弃和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文言文阅读。(12分)
欧阳公讳晔,字日华。少而所与亲旧,后或甚贵,终身不造其门。初为随州推官,治狱之难决者三十六。大洪山奇峰寺聚僧数百人,转运使①疑其积物多而僧为奸利,命公往籍之。僧以白金千两馈公,公笑曰:“吾安用此? 然汝能听我言乎? 今岁大凶,汝有积谷六七万石,能尽以输官而赈民,则吾不籍汝。”僧喜曰:“诺。”饥民赖以全活。
鄂州崇阳,素号难治,乃徙公治之,至则决滞狱百余事。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
狱久不决。公自临其狱,出因坐庭中,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食讫,悉劳而还于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然。公曰:“吾视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手,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也。”囚即涕泣曰:“我杀也,不敢以累他人。”公之临事明辨,犹古良吏,决狱之术多如此。
注释:①转运使:官职名。
下列句中的“以”与“吾视食者皆以右手持匕”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何不试之以足 B.不敢以累他人 C.以中有足乐者 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欧阳公年轻时交往的亲戚好友后来有的做了大官,欧阳公就终身不到他家。从中可以看出其正直的品质。
B.在处理大洪山奇峰寺积物时,欧阳公的“笑”反映了他对僧人贿赂的满意,对处理好此事自信从容的心理。
C.一顿饭的功夫就找出杀人犯充分显示了欧阳公明察秋毫、智慧过人。
D.欧阳公能像古代的良吏一样处理事情, 源于他能心怀百姓。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1) 能尽以输官而民 赈:(2) 号难治 素:
(3) 去其桎梏而饮之 食:(4) 食
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 (2分)
⑵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然。 (2分)

文言文阅读。
王绂(fú),字孟端,无锡人。博学,工歌诗,能书,写山木竹石,妙绝一时。
绂未仕时,与吴人韩奕为友,隐居九龙山,遂自号九龙山人。于书法,动以古人自期。画不苟作,游览之顷,酒酣握笔,长廊素壁淋漓沾洒。有投金币购片楮①者,辄拂袖起,或闭门不纳,虽豪贵人勿顾也。有谏之者,绂曰:“ 丈夫宜审所处,轻者如此,重者将何以哉! ”在京师,月下闻吹箫者,乘兴写《石竹图》。明旦访其人赠之,则贾客②也。客以红氍毹③馈,请再写一枝为配。绂索前画裂之,还其馈。一日退朝,黔国公沐晟从后呼其字,绂不应。同列语之曰:“此黔国公也。”绂曰:“我非不闻之,是必于我索画耳。”晟走及之,果以画请,绂颔之而已。逾数年,晟复以书来,绂始为作画。既而曰:“我画直遗黔公不可。黔公客平仲微者,我友也,以友故与之,俟黔公与求则可耳。”其高介绝俗如此。
(节选自《明史•王绂、夏昶传》)
注:①楮(chǔ):一种树皮可以用来造纸的树,这里指纸。②贾客:商人。③氍毹(qúshū):毛织的地毯。
选出与例句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句:以友故与之

A.动以古人自期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D.何以战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1)博学,歌诗( )(2)豪贵人勿顾也( )
(3)同列之曰( )(4)我画直黔公不可( )
翻译下列句子
(1)绂曰:“我非不闻之,是必于我索画耳。”
(2)黔公客平仲微者,我友也。
选文表现了王绂什么样的品行?

文言文阅读(共8分)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1)录毕,送之走:
(2)同舍生皆绮绣被: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俯身倾耳以请
作者对同舍生优越的条件“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文言文阅读。
初,张咏在成都,闻准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才惜学术不足尔。”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选自《宋史·寇准传》)
【注释】 ①张咏,北宋太宗、真宗两朝的名臣。②准:寇准,北宋政治家,景德元年任宰相。③严:敬重。④具待:具,备办;待,接待。⑤《霍光传》:载《汉书》,传末有“然光不学无术,暗于大理”之语。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1)准入相(2)准出陕(3)咏
请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顺后用“/”标明停顿(共3处)。
寇公奇才惜学术不足尔。
从文中可以看出寇准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