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春光好
欧阳炯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注释:雪坞—背阳处尚未消融的雪坡。词人笔下的初春有什么特点?作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中“迸”“偎”两字极妙,请任选其一简要分析。
答: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新笋 朱松
春风吹起箨龙①儿,戢戢②满山人未知。
急唤苍头③斫烟雨,明朝吹作碧参差。
咏新荷 蔡楠
朱阑桥下水平池④,四面无风柳自垂。
疑似水仙⑤吟意⑥懒,碧罗笺⑦卷未题诗。
[注]①箨(tuò)龙:竹笋的别名。②戢戢(jí):象声词。风吹竹笋声。③苍头:仆人。④水平池:水与池面相平。⑤水仙:水中女神。⑥吟意:吟诗的兴趣。⑦罗:丝织品。笺:精美的纸张,供题诗、写信等用。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新笋》前两句写出了竹笋在春风中迅速成长的景象。 |
B. |
《新笋》后两句想象仆人冒雨砍笋的情景,流露出担忧之情。 |
C. |
《咏新荷》前两句写新荷的生长环境,后两句写新荷的特点。 |
D. |
《咏新荷》末句把尚未舒展的荷叶,比作卷着的空白绿色罗笺,极富想象力。 |
(2)从内容或写作技巧的角度,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共同点。
下面对《望岳》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 |
开篇两句以问答形式,写泰山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表现了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 |
B. |
第四句写泰山割开了“昏”“晓”两个天地,“割”字写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 |
C. |
五、六句描写静景,勾勒出一幅层云生起、飞鸟归林的画面,此景触发了诗人的归隐之情。 |
D. |
最后两句写诗人决心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表现出诗人的远大志向和广阔胸怀。 |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发渝州却寄韦判官
司空曙
红烛津亭夜见君,繁弦急管两纷纷。
平明分手空江转,惟有猿声满水云。
(1)这是一首赠别诗,请写出分别的时间、地点和赠别的对象。
(2)分别前后诗人的情感有明显变化,请简要概括。
读下面的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萤火
李白
雨打灯难灭,风吹色更明。
若飞天上去,定作月边星。
苔
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1)下列对这两首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李诗前两句写风雨中萤火虫光亮不灭的形象特点。 |
B. |
袁诗前两句写身处背光环境的“苔”错过了春天。 |
C. |
李诗后两句假定萤火虫飞到天上可以作一颗小星。 |
D. |
袁诗后两句写小苔花像牡丹一样拥有自己的绽放。 |
(2)下列对这两首诗的主旨理解和艺术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两首诗都属于咏物诗,以小见大,托物言志。 |
B. |
《咏萤火》洋溢着胸怀壮志、渴望闪耀之豪气。 |
C. |
《苔》寄托着一个归隐者安然自得的士子情怀。 |
D. |
李诗是结尾时点题,而袁诗开头就直抒胸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