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如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华夏五千年文明进程中,三湘儿女承前启后,不断开拓不仅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湖湘文化,而且孕育了独树一帜的湖南精神。为增强全省的文化自觉与自信,进一步凝聚全省人民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精气神,省委决定于今年2至3月在全省广泛开展"湖南精神"征集提炼活动。
2012年2月10日,召开了第二次专家座谈会,专家们一致认为,"湖南精神"的内涵主要蕴含在"忧、敢、韧、实、和、智、德、诚、勤"(忧:体现的是湖南人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家国情怀、奉献精神。敢:体现的是湖南人的血性和追求。韧:体现的是湖南人干事创业的执着和坚强……)等9个关键字中。
--摘编自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1)依据材料指出湖南省征集提炼"湖南精神"的目的。
(2)湖湘文化源远流长,近代以来更是英才辈出。曾国藩、左宗棠、谭嗣同、毛泽东、彭德怀等人对"湖南精神"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请任选其中三位说出他们的主要事迹。
(3)我们的家乡宝庆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也孕育了一大批忧乐天下,敢为人先的历史人物。请把下面人物与他们的主要事迹用线连接起来。
魏源       ①创作了《牧童短笛》《游击队歌》等。被誉为"人民音乐家"。
蔡锷       ②著有《海国图志》,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贺绿汀     ③发动了反袁护国战争,被孙中山称为"再造民国第一人"
(4)为引领我市思想道德风尚,市委决定,在全市广泛开展征集提炼和培育弘扬"邵阳精神"的活动。请你把你心目中的"邵阳精神"用简炼语言表述出来。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新中国成立 戊戌变法 左宗棠收复新疆 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俄国和日本都是当今世界的大国,在世界近代历史上也产生过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令宣布,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它们的生活。农民在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材料二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内容分别反映的是19世纪60年代发生在俄国和日本的哪一重大事件?
(2)这两个事件的性质是什么?对两国产生的相同影响是什么?
(3)为什么俄国、日本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从不同角度感知美国的历史,能加深对美国兴起历程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4分)
【影视学史】影视纪录片能生动地再现特定历史时期的精彩镜头。
(1)请写出下图中人物的历史贡献。

【名言析史】名言能增强思想教育的感染力。
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
——1858年6月 林肯
(2)上述名言中林肯的主张是什么? 他采取措施阻止房子崩塌过程中颁布了什么重要文件?
【名著忆史】名著能加深对历史内容的理解。

(3)上图名著封面中“危机”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为“走出危机”,罗斯福实行了什么政策? 这一政策与之前的资本主义统治有怎样的特点?
(4)从美国成长的历史过程中,你获得怎样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人许可,就把属于他的奴隶头上的奴隶标记剃掉,理发师的手就要被砍掉。”
“奴隶可以任意被杀死,凶手只需赔偿奴隶主的财产损失,无需偿命。”
(1)上述材料出自哪个国家的什么文献?
(2)这部法典是谁制定的?
(3)根据材料内容分析,这部法典维护哪个阶级的利益?
(4)这部法典在世界法典史上有何地位?

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设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引起了相关国家的强烈反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摘自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在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杨洁篪表示,古代的丝绸之路是商贸之路,而今天的丝绸之路则把经贸合作放在重要位置。中国将与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
----摘自新华网
(1)结合所学知识,请将图4丝绸之路路线中的A、E两处填写完整。
(2)材料二体现了丝绸之路的双向交流,其中佛教传入我国是在何时?改进造纸术,促进文化传播的关键人物是谁?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古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地位?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什么现实价值?

请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问题:
皇帝说:“如果命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请回答:
(1)文中“皇帝”指谁?他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上文内容外,他还有哪些改革措施?
(3)卑族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存在,请分别站在中华民族大立场上和鲜卑族拓跋部的立场上对于这位皇帝的改革进行评价。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