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华夏五千年文明进程中,三湘儿女承前启后,不断开拓不仅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湖湘文化,而且孕育了独树一帜的湖南精神。为增强全省的文化自觉与自信,进一步凝聚全省人民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精气神,省委决定于今年2至3月在全省广泛开展"湖南精神"征集提炼活动。
2012年2月10日,召开了第二次专家座谈会,专家们一致认为,"湖南精神"的内涵主要蕴含在"忧、敢、韧、实、和、智、德、诚、勤"(忧:体现的是湖南人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家国情怀、奉献精神。敢:体现的是湖南人的血性和追求。韧:体现的是湖南人干事创业的执着和坚强……)等9个关键字中。
--摘编自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1)依据材料指出湖南省征集提炼"湖南精神"的目的。
(2)湖湘文化源远流长,近代以来更是英才辈出。曾国藩、左宗棠、谭嗣同、毛泽东、彭德怀等人对"湖南精神"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请任选其中三位说出他们的主要事迹。
(3)我们的家乡宝庆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也孕育了一大批忧乐天下,敢为人先的历史人物。请把下面人物与他们的主要事迹用线连接起来。
魏源 ①创作了《牧童短笛》《游击队歌》等。被誉为"人民音乐家"。
蔡锷 ②著有《海国图志》,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贺绿汀 ③发动了反袁护国战争,被孙中山称为"再造民国第一人"
(4)为引领我市思想道德风尚,市委决定,在全市广泛开展征集提炼和培育弘扬"邵阳精神"的活动。请你把你心目中的"邵阳精神"用简炼语言表述出来。
说一说你对以下历史名词之关键词的理解
(1)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新”:
(2)1933年美国“罗斯福新政”的“新”:
(3)20世纪90年代美国“新经济时代”的“新”: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在人类历史上,社会进步往往与改革相伴而生。
改革会动一些人的"奶酪"。战国时期,秦固的一次变法规定:废除贵族世袭制,贵族没有立军功者,剥夺其爵位。此举触动了贵族的利益。
(1)写出这次变法的名称。
改革要有大无畏的勇气。1898年9月,维新派代表人物谭嗣同被杀害酋宣称:"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2)你认为谭嗣同的血有没有自流?请说明理由。
改革往往由问题倒遁两产生。20世纪30年代初,面对经济危机,胡佛政府继续奉行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理念,造成美国经济持续恶化。为了让美国走出困境,罗斯福就任总统后积极推行新政。
(3)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存在问题 |
新政措施 |
新政的特点 |
企业大幅削减工人工资,延长工作时间;工人大量失业,有些地区失业率高速80%。 |
||
城市里应得救济的人只有25%获得某种形式的救助。 |
建立较为全面的社会保障制度 |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骆宾王(619~约687),今浙江义乌人, "初唐四杰"之一,为唐代文学的繁荣作出了贡献……。晚年他目睹武则天废帝夺权、武氏势力横行无忌的种种恶行,写下了义正词严、气势磅礴的《讨武曌檄》。
(1)骆宾王经历了古代哪一清明统治时期?请从不同角度分析出现这一清明时期的主要原因。
(2)骆宾王生活的朝代,文学、艺术非常繁荣。请各举一例说明。
(3)撰写《讨武曌檄》体现了骆宾王具有怎样的品格?
近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中国的近代化道路有自己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年代 |
农业税收入 |
工商杂税收入 |
其他收入 |
总收入 |
||||
数额 |
比重(%) |
数额 |
比重(%) |
数额 |
比重(%) |
数额 |
比重(%) |
|
1849 |
3281 |
77 |
969 |
23 |
-- |
-- |
4250 |
100 |
1885 |
3071 |
40 |
3923 |
51 |
714 |
9 |
7708 |
100 |
材料一: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
--摘编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与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变化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并说明该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化起到的作用。
材料二:1898年6月16日光绪皇帝与康有为对话节选
(2)材料二反映出康有为的"变法"主张是什么?与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相比,该主张是如何进一步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
材料三: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军阀割据……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3)运用史实说明在近代化进程中新知识分子是如何"唤醒国家及人民"的。
某校开展"世界现代史三次会议及影响"研究学习活动。
【读图说史】
(1)读图1,指出这一会议的操纵国是哪三个国家?协约国与德国签订哪一条约?
【中外关联】
图1所示会议拒绝中国代表提出的合理要求,将德国在中国山东侵占的一切权益转给日本。
(2)这一错误的抉择,引发了中国哪一历史事件?
【理解学习】
1938年9月,英法德意在德国慕尼黑举行会议,签订《慕尼黑协定》加速了二战爆发。
(3)为什么说《慕尼黑协定》加速了二战爆发?
【论从史出】
史实 |
结论 |
为了取得反法西斯战争最后胜利,1945年2月,苏联斯大林(社会主义)、美国罗斯福(资本主义)、英国丘吉尔(资本主义),在雅尔塔召开会议,这个会议对协调盟国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
(4)论从史出是一种学习方法。请你根据以上史实,指出你会得出什么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