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经济全球化是人们热议的话题,对它的分析和研究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全球化背景下,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主要体现在资源的争夺上,这实际上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场战争的结果,将会进一步强化西方发达国家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垄断地位,进一步加剧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影响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两重性》
材料二 中国将坚定不移参与区域和国际经济合作,推动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进程,为实现亚太地区和世界的持久和平、共同繁荣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11年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三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2年4月24日在哥德堡参观了沃尔沃轿车公司总部。温家宝表示,沃尔沃和吉利的联姻在中瑞两国成为一段佳话……这种合作建立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不仅是资本的合作,也是技术、管理和市场的合作,更是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沟通与交流。中国吉利汽车集团在2010年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汽车公司100%股份。2011年在德国市场满意度调查中,沃尔沃汽车击败本土豪华品牌排名第一。
--新华网记者瑞典哥德堡报道
(1)依据材料一指出:综合国力竞争的主要体现是什么?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哪些影响?
(2)依据材料二指出:面对经济全球化,中国的主张是什么?中国参加了哪些国际性经济组织?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吉利和沃尔沃在"联姻"中是如何实现互利共赢的?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当前国际经济形势,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中国近代以来,革命与进步思潮风起云涌,其精神内涵影响至今。(共8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咏史诗》歌颂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其主要历史功绩有哪些?
(2)《五月的辉煌》歌颂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其历史意义是什么?
(3)材料中的“青史千秋”与“五月的精神”,是对中国近代以来仁人志士的赞颂。你认为他们身上的哪些精神需要后人继承与发扬?
下图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阶段示意简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AB两处应填写A 、B
(2)宋元时期文化为什么灿烂繁荣?
(3)试概括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特征?
曾经辉煌,一度落伍;民族复兴,中国之梦。
【盛世与繁华】
(1)上表反映了当时中国怎样的经济现象?
【屈辱与反思】及甲午败于日本,各国租港湾之事,相逼而来,瓜分支那之说,腾沸于全球。于是国人大哗,志士奋起,痛论变法之不可缓。帝亦知非实行变法,不能立国。
--黄鸿寿《清史纪事本末》
(2)"甲午败于日本"使中国又一次遭受割地赔款之痛,请举史实说明。"甲午败于日本"与"各国租港湾之事"、"变法"之间分别有什么联系?
【团结与觉醒】
(3)据图分析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4)"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上述史实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何借鉴?
山海雄奇的台州,走出山的闭塞,借着海的博大,扬帆前行。
【文章话荒凉】吾台古称荒城,僻处海滨,三代之时,人物无闻;、以来,表有所见;、之时,亦为贬谪之地。
--喻长霖《台州府志》
(1)请将隋、晋、唐、汉四个朝代按时间先后顺序填写在空格中。
【热土见崛起】1994年台州撤地设市,揭开台州历史新篇章,民营经济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如1998年吉利家用轿车下线,开创中国民营企业制造轿车新时代;2010年吉利控股集团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2013年7月吉利再次入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2013年9月吉利欧洲研发中心在瑞典正式运营,该中心由集团旗下吉利汽车和沃尔沃汽车联合建立。
(2)台州民营经济的腾飞归功于我国哪一项政策?
(3)2010年以来吉利的发展历程反映了当今世界哪一基本特征?这一特征对吉利有什么影响?
【人水共和谐】台州撤地设市20周年之际,市委市政府积极推进"五水共治",全市上下齐动员。
①台州市建成黄椒温联合供水、玉环引水、椒北引水等工程,将长潭水库的水引到缺水较严重的温岭、玉环、路桥等地。
②黄岩某金属加工公司因将有害废水直接排入江中,严重污染水质。该企业被依法判处罚金10万元,股东周某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3个月。这是我市首例污染环境的刑事案件。
③台州一中将一次冲水1升的马桶代替9升的老式马桶,将雨水收集至校园中心的水池用于灌溉校园绿化。
(4)上述举措对实现人水和谐新台州分别有什么启示?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874年,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认为,当时中国"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甚至进入到了京城和各省。列强表面上打着和好的旗号,暗地里怀着吞并中国的野心,中国遇到"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他还认为,"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
(1)李鸿章认为造成"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的原因是什么。
(2)基于上述认识,李鸿章等洋务派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不同阶层对产生"变局"的原因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请列
举两项这一时期探索救国之路的实践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