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874年,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认为,当时中国"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甚至进入到了京城和各省。列强表面上打着和好的旗号,暗地里怀着吞并中国的野心,中国遇到"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他还认为,"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
(1)李鸿章认为造成"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的原因是什么。

(2)基于上述认识,李鸿章等洋务派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不同阶层对产生"变局"的原因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请列
举两项这一时期探索救国之路的实践加以说明。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欧盟的成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材料五:



(1)材料一的秦王指谁?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2)材料三、材料四、材料五反映了秦朝的哪些方面的措施?
(3)这些措施的实施有何积极作用?

在人类历史上,战争是不可避免的给社会带来各种灾难、惨祸和痛苦,但有些战争也加速了落后制度的瓦解,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请回答:
(1)历史上的牧野之战是因为商纣王的残暴统治而引发的,率军讨伐他的是谁?结果如何?
(2)春秋战国时期战争不断,请各举一个例子?春秋争霸的影响?
(3)当今时代人们不断呼吁“反对战争,维护和平”。战国初期,有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主张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这位思想家是谁?说说他的基本观点。

材料一:如下图









材料二:“(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地名),黄帝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请回答:
(1)材料一中①、②、③、④、⑤、⑥分别指的是哪些人?此结构图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哪一项制度?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周被分封的有哪些对象?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分封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3)说说与材料一和材料二有关的西周两种制度之间有何关系?

不同地区的交往、交流对民族发展有重要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西域地区葡萄、核桃、胡萝卜等传到中原地区,为人们的日常饮食增添了更多的选择,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从此以后,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为此西汉政府专门设置机构总管西域事务。
材料三

材料四 据《北史》记载:“魏主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丛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
(1)材料一两张图片反映了秦始皇和汉武帝怎样相同的经济措施?他们的经济措施有什么共同的作用?
(2)材料二中的现象是在什么事件后出现的?该事件与材料三有什么关系?
(3)依据材料二指出,西域物产传入中原地区产生了什么影响?(不得抄原文)请写出西汉政府总管西域事务的机构名称。
(4)材料四反映的是哪一场改革?这场改革中最重要的政治措施是什么?这场改革有什么积极作用?

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英、法等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中国近代化经历了从“师夷长技”到变法维新的探索,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共和国。接着,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
(1)材料一中“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指的是哪四次侵华战争?
(2)材料二中,“师夷长技”指的是什么事件?“变法维新”指的是什么事件?
(3)材料二中,“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共和国”指的是谁领导的什么事件?请你对该事件做出评价。
(4)中国近代化探索道路的曲折和失败给我们什么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