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步辇图(此图是唐代阎立本的名画,描绘了松赞干布派出使者求娶文成公主的盛况)

材料二:元朝疆域图

材料三:"黄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岗,看那铁路修到我家乡。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哎~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
--歌曲《天路》
请回答:
(1)请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步辇图》中接见松赞干布求婚使者的皇帝是谁?文成公主的和亲对汉藏两族的关系起到了什么作用?
(2)请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朝政府设置了什么机构来管辖今西藏地区?
清朝前期政府又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对西藏的管理?(举一例来说明)
(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了实现民族平等、团结和繁荣,实行的基本民族制度是什么?结合材料三谈谈,要给藏族人民带来幸福和安康,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蒙古灭西夏与金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江泽民曾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1)江泽民所说的三次历史性巨变分别是指什么?
(2)请简要概括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三位伟人的历史功绩。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类历史上的两次世界大战概况备忘录

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起止时间
1914—1918年
1939—1945年
参战国家
30多个
60多个
卷入人口
15亿多
17亿
伤亡人数
3000多万
8000多万
经济损失
3400多亿美元
50000亿美元

(1)据材料一,谈谈你对世界大战的认识。
材料二世界新秩序……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是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至于其他问题,如经济力量,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如日本、欧洲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这样,再过几年还有中国,以及苏联中的某些国家。
——1993年亨利·基辛格的谈话
(2)材料二说明当今世界格局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这种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材料三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出席俄罗斯的系列纪念活动,习近平5月7日在《俄罗斯报》发表题为《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的署名文章中表示,中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主战场。中国人民和俄罗斯人民在反法西斯和军国主义的战斗中相互支持,相互援助,并肩战斗,用鲜血和生命凝成了战斗友谊。中华民族和俄罗斯民族都是伟大的民族。当年,我们患难与共,用鲜血凝成了坚不可摧的战斗友谊。今天,中俄两国人民更将携手前进,同护和平,共促发展,继续为巩固世界持久和平和人类共同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
(3)材料三中中国在哪一事件后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主战场”的?你认为中俄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有何现实意义?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硕果,科技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材料一 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但是并不因此就显得缺乏力量的变革。蒸汽和新的工具机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
——高中历史必修2
材料二 1879年10月21日,美国纽约洛帕克街的一个实验室里,亮起了一盏灯。这盏灯稳定的亮了整整两天,它发出的光芒驱散了夜晚的黑暗,把人类带入一个新时代。当这个消息传到证券交易所,煤气行业的股票应声下跌,因为人们预感到,煤气灯的时代即将过去,一个新电灯时代来临了。
——高中历史必修2
材料三 美国努力应用先进的科技成果,发展新兴工业,使一大批新兴产业如原子能、半导体、宇航以及激光等工业应运而生,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美国一杂志称这一现象“新经济的胜利”,“新经济”这一概念由此问世。
——高中历史必修2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英国正在发生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其标志性成果及其影响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回答,谁在“驱散了夜晚的黑暗”方面做出巨大贡献?“新时代”指什么?
(3)材料三中的“新经济”的内涵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何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以来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的历程。
【应运而生】
材料一 90多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一批先进的青年知识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看到了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希望,从而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并使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在五四运动开启的波澜壮阔的革命洪流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的条件。
【继承与超越】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的发展是对辛亥革命的继承、扬弃和超越。中国共产党人“都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继承了辛亥革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革命精神,继承了孙中山等志士仁人的革命遗志和正确策略。同时,在民主革命的理论指导、政治纲领、依靠力量、阶段目标等方面超越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和资产阶级的自身弊端。
(2)依据材料二,谈一谈你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人对辛亥革命的“继承”?
【学习与创新】
材料三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进行了不断地探索,辛亥革命“走西方的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又经历了一个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的过程。
(3)分别说明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是如何“走自己的路”的?
(4)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中华民族实现了亘古未有的巨大变革,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的感想。

阅读下列材料。
善于用人、勇于改革是一个国家得以强盛的关键。
材料一秦孝公决心继承秦献公的改革……他发出求贤令说:“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就是这则求贤令,将商鞅从魏国招到秦国,从而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变法运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杀害商鞅的秦惠文王和他的后继者,顺应时代的潮流,仍然忠实地贯彻执行商鞅所制定的各项基本政策。
——大象出版社《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二冯太后听从大臣的建议,革除部落旧俗,仿照汉制进行政治、经济改革。490年,冯太后病逝,孝文帝亲政。……他义无反顾地将都城由平城迁往洛阳。接着就推出改官制、禁胡服、学汉语、通婚姻、改姓氏等一系列全面改革举措。孝文帝及其祖母冯太后成功地承当起了促进“胡汉融合”的任务,成为顺应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历史潮流的杰出代表。
——华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目的,概括这次变法的历史作用。
(2)据材料二,指出孝文帝改革中的关键举措及改革的历史作用。
(3)据材料一、二,分析两次改革得以成功的根本原因。 从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