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生态环境 担当绿色使者
目前,中国已经有13亿人口,这个数字是50年前的2倍。到202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5亿。在我们发展经济的过程中,由于环境意识淡薄,长期采用有害于环境的生产方法,盲目挤占耕地面积、毁林开荒,沿着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对大自然进行了几十年的涸泽而渔式的掠夺后,迎来了大自然的疯狂报复还击。资源枯竭,持续发展能力降低,物种不断灭绝,持续的干旱或暴雨,土地沙化,水土流失,频频光顾的沙尘暴,被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严重污染的空气、土地、河流和海洋,不再蔚蓝的天空……,人类的生命健康和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人与自然的搏击,人类的贪婪和短视注定了人类将输得更惨。在痛定思痛中,是否开始学会尊重自然、善待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上述材料,说明我国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2)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我们应当怎么办?
(3)青少年应当成为绿色的使者,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谈谈你打算怎样为保护环境做贡献?
保护生物物种维护生态平衡
材料一:下面是一份动物灭绝档案:1799年原生活于南非的蓝马羚灭绝;1876年原生活于欧洲的野马灭绝;1942年原生活于印度的红鸭灭绝;1948年原生活于澳洲的袋狼灭绝……
材料二:最近市区内新开一家餐馆。周日,晓丹和妈妈来到这里准备饱餐一顿。走进餐馆,晓丹看到一些大嚼着狗肉、野兔肉的人们,见此情景她们心情有些沉重,不约而同地走出了餐馆。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哪些?
(2)除了上述材料中的不和谐因素外,生活中还存在哪些不和谐之音?请列举三例。
(3)作为普通公民,我们能为生物物种保护做些什么呢?
珍惜爱护生命 实现人生价值
全国助人为乐模范董明,身残志坚,自强不息。她不仅用10年时间完成了小学到高中的全部课程,以优异成绩进入武汉广播电视大学学习,还热衷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参加志愿服务,创办免费心理咨询机构,用残弱的身躯践行了“热爱生命、创造价值”的人生信念。她最喜欢罗曼·罗兰的一句话:“只要还有能力帮助别人,就没有权利袖手旁观”。
(1)董明的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2)了解了董明的先进事迹后,你打算怎样为社会做贡献?
维护集体荣誉 树立集体观念
李振声,山东淄博人,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获奖后谈感想时,他说:“荣誉首先应该归于集体,没有集体的艰苦奋斗,就不可能有今天的荣誉。比如以小麦远缘杂交研究为例,小偃4、5、6号是20年前在陕西杨陵西北植物所时完成的,完成人就有10位,还有当时研究所支持和为这项工作服务的所有同志;另外,小偃54和小偃81是我1987年回到北京后,在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的,也是集体成果,所以我说荣誉首先应该归于集体。”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李振声的这些话说明了什么?
(2)作为中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应该怎样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8分)
【环境现状】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但人类的活动却对地球造成了严重破坏:生物赖以生存的森林、湖泊、湿地等正以惊人的速度消失;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因过度开采而面临枯竭;能源燃烧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1)看了这一新闻报道,你有何感想?
【低碳生活】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物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发展模式。倡导低碳经济,有利于缓解我国经济发展的资源约束矛盾、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于减少污染排放、探索环保新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2)倡导低碳经济符合哪一战略?这一战略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低碳中国】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09年,我国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扎实推进:安排预算内资金,支持重点节能工程、循环经济等项目2983个;推广节能空调500多万台、高效照明灯具1.5亿只;继续推进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完成森林882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0.36%;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8万平方公里。
(3)从材料中可看出我国在实施什么国策和战略?我国在构建哪两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