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小题。
口技  清  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乔山人善琴  清    徐珂
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相和悲鸣。后游郢楚,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邻媪闻之,咨嗟惋叹。既阕,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款扉扣之。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
注释: ①鹘(gǔ):一种凶猛的鸟。   ②郢楚:即楚郢,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   ③媪(ǎo):老妇人。   ④阕:止息,终了。 ⑤款扉:款,敲;扉,门。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A.便有妇人惊欠伸 B.几欲先 C.款扉 D.今客

选出下列划线词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A.无敢哗/念无与为乐 B.为妙绝/愚为宫中之事
C.以弹絮业/以丛草 D.酷类声耳/真无马邪

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请用自己的话依次概括【甲】文中口技表演者模拟的三个场面。
第一个场面:           第二个场面:           第三个场面:           
试设想一下:【乙】文中乔山人听了邻媪的回答后,心里会怎么想?
【甲】【乙】两文都用了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请从【乙】文中举一个例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三)
白侯之贤
三衢沈君持正,盛称其守白侯之贤。予问之曰:“侯定科繇如何?”曰:“豪者善避役,役多在贫人。侯察其奸,以田定赋,一州服其平。”“侯律己何如?”曰:“侯清约者,饮衢水外,一物不烦衢民。每旦徒行入府署,野夫不识,与争道,不问。”“侯驭吏何如?”曰:“吏抱案立左右,唯侯言是裁,不敢以意出入之。去年春,天子嘉之,衢人咸为侯荣。”
予问已,顾谓二三子曰:“昔予闻兰溪吴德基言若此,今持正义盛称其贤。白侯之贤信己。”选自明代宋濂《书白衢州》,有删减)
【注释】①白侯:指白景亮,字明甫,时任衢州路总管。②繇(yáo):徭役。③赋:税。④问:问罪,责难。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1)豪者避役(2)衢人为侯荣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侯察其奸,以田定赋,一州服其平。
请在下面的横线处各填上一个恰当的字,概括白侯之贤。
察奸明,定赋,衢人赞之;律己,驭吏严,天子嘉之。

(二)
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①可爱者甚()②晋陶渊明爱菊()③清涟而不妖()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黑泥),与之俱黑”,而周敦颐则说莲“出淤泥而不染”。围绕“环境与人”的关系,提炼出这两句话各自蕴含的观点

阅读下文,完成题(共4分)
记母教铨①时,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纺绩②,口授句读③。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④,旋复持儿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醒矣!”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方卧焉……铨终学有所成,蜚声文坛。(选自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有改动)
【注释】①〔铨〕清代著名文学家蒋士铨。②〔纺绩〕织布。③〔句读(dòu)〕句子中间停顿的地方,泛指文章。④〔夏(jià)楚〕责打。
解释下列划线字的含义。

A.膝书() B.儿()
C.读() D.目视母面()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

结合全文,说说“铨亦泣”的主要原因。

阅读《三峡》,完成文后问题。(共9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解释下列划线字的含义。
A略无处 ()B夏水陵 ()
C沿阻绝() D晴初霜 ()
选出下列划线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A春冬时/而忘操B不疾也/徐喷
C间千二百里/虫旧曾有之 D渔者歌曰/而两狼之并驱如
翻译下列句子。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描写得形神兼备,试分析好在哪里?
答:
文章为何没有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来描写三峡的景色?谈谈你的看法。
答:

阅读课内外文言文,完成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独其水色最奇。盖世间之色,其为正也间也,吾知之,独于碧不甚了然。今见此水,乃悟世间真有碧色。如秋天,如晚岚①;比之含烟新柳则较浓,比之脱箨②初篁则较淡;温于玉,滑于纨③;至寒至腴,可拊④可餐。
注释
 ①岚:林中雾气。②箨(tuò):竹笋皮,笋壳。③纨:白色的丝绢。④拊(fǔ):抚摩。
请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1)斗折蛇行()(2)心之()
(3)潭中鱼百许头()(4)其境过清()
翻译句子: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在语段甲中,作者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来?

两个语段分别是怎样突出水的特点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3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