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爱莲说》,完成题目。(共13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濯清涟而不妖( ) ②花之隐逸者也( )
③中通外直 ( ) ④花之君子者也 (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作者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文中爱菊、爱莲、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分别是什么?
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黑泥),与之俱黑”,而周敦颐则说莲“出淤泥而不染”。请围绕“环境与人”的关系分别提炼出这两句话蕴含的观点,并各举现实生活中一个事例佐证环境对人的影响。(4分)
魏文侯①与虞人②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②虞人:掌管山泽的官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1)魏文侯与虞人期猎(2)天雨
(3)是日(4)乃往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侍卫为魏文侯找的不去赴约的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你认为理由成立吗?
文言文阅读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解释划线的字。(4分)
(1)邑人奇之()(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3)不能称前时之闻() (4)稍稍事言其父()下列划线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1分)
A.忽啼求之 | B.邑人奇之 | C.或以钱币乞之 | D.余闻之也久 |
翻译下列句子。(2分)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回答问题。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分)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2分)
文言诗文赏读:
(一)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二)
江革①幼而聪敏,早有才思,六岁便属文,柔之②深加赏器,曰:“此儿必兴吾门。”九岁丁父艰③,与弟江观同生④,少孤贫,傍无师友(读书没有师友指点),兄弟自相训勖⑤,读书精力不倦。十六丧母,以孝闻。服阕⑥与观俱诣太学,补国子生,举高第。谢朓⑦尝宿卫⑧,还过江革,时大雪,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嗟叹久之,乃脱所著襦,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节选自《梁书·江革传》)
【注释】①江革:人名 。 ②柔之:江革之父,江柔之。③父艰:父亲去世。④同生:孪生兄弟。⑤训勖:督促、勉励。⑥服阕:服孝期满。⑦谢朓:南朝宋著名诗人。⑧宿卫:值夜班。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稍稍宾客其父(以宾客之礼相待) | B.六岁便属文(写) |
C.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采和道理) | D.少孤贫(孤独)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泯然众人矣尘气莽莽然 | 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为其名 |
C.与革充卧具而去待君久不至,已去 | D.乃脱所著襦去后乃至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②十六丧母,以孝闻。江革和方仲永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你最受启发的是什么?
康熙十五年,余姚有客山行,夜宿山神寺。夜半,有虎跪拜,作人言,乞食,神以邓樵夫许之。明晨,客伺于神祠外,果见一樵夫过之,逆谓曰:“子邓姓乎?曰:“然。”因告以夜所闻见,戒勿往。邓曰:“吾有母,仰食于樵。一日不樵,母且饥。死生命也,吾何畏哉?”遂去不顾,客随而觇之。樵甫采樵,虎突出从竹间。樵手搏数合,持虎尾盘旋久之。虎不胜愤,乃震哮一跃,负痛遁去,樵逐而杀之。客逆劳之。樵曰:“感君高义,盍导我至庙中。”既至,大诟死虎斥神曰:“今竟如何?”遂碎其土偶。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⑴客伺于神祠外()⑵负痛遁去()选择与“虎突出从竹间”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帝感其诚 | B.必以分人 |
C.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 D.苟全性命于乱世 |
翻译下面句子
樵曰:“感君高义,盍导我至庙中。”说说樵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齐地方千里()②时时而间进()下面句子中的划线词与例句中划线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A.达于汉阴,可乎? | B.战于长勺 |
C.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 D.欲有求于我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齐王是怎样去除蒙蔽的?请结合文章作简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