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捕蛇者说
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选择加点字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 )
A而乡邻之生日蹙(窘迫)B. 谨食之,时而献焉(吃)
C.曩与吾祖居者(从前)   D. 蒋氏大戚(悲伤)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得而腊之为饵 B.号呼转徙,饥渴而顿踣
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人不知不愠
C.又安敢 D.殚其地之,竭其庐之入

之乎                 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对下面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蒋氏听说要恢复他的赋税竟然大哭起来,“赋敛之毒”可知也。
B.“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该句引起下文,直贯至“捕蛇独存”。极言赋敛之苦。
C.本文作者是唐代的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
D.“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的意思是:(捕蛇)回来后就可以很有滋味的吃着那土地上所有的东西,以满足我牙齿的需要。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君将哀而生之乎?
(2)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乙】崇桢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潮。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①一小舟,拥毳②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③,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④,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而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⑤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陶庵梦忆》)
【注】①挐:撑(船)。②毳(cuì)衣:毛皮的衣服。③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hàng dàng ):天上的白气。④芥:比喻细微,微小。⑤白:酒杯。
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各停一处)。
(1)独 往 湖 心 亭 看 雪(2)惟 长 堤 一 痕
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互相邈() (2)窥谷忘( )
(3)上下白() (4)下船()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甲文通过描写富春江的山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乙文中“雾凇沆砀……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几句意境优美。有人依此作一幅画,请你为这幅画添加一个标题:。(1分)
甲乙两文画线句都写环境的幽静,但艺术手法不同,请简析。

【古文阅读】
【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唯,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桔倾样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项;沙鸥翔集,锦鲜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乙】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注释]旷日:荒废时日。
结合文意,找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2分)

A.暮冥冥薄:迫近 B.沙鸥翔集:集合
C.人不对:回答 D.家富则得良犬市:买

与“不以物喜”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属予作文记之(《岳阳楼记》) B.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
C.策之不其道(《马说》) D.醒能述文者(《醉翁亭记》)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文前两段采用对比的写法。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
B.“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对古仁人的向往和对朋友的劝勉之情。
C.乙文是一篇寓言故事,通篇叙事,借事说理。
D.乙文说明了人在遇到困难时,不可勉为其难,有时退是为了更好地进的道理。

翻译下面句子。(4分)
(1)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古文阅读】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 “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即恒楚将”。是时恒楚亡在泽中。梁曰: “恒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 “请如籍,使受命召恒楚。”守曰: “诺。”须臾,梁睨 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授。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广陵人召平于时为陈王徇广陵,未能下。闻陈王败走,秦兵又且至,乃渡江矫陈王命,拜梁为楚王上柱国。曰:“江东已定,急引兵西击秦。”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闻陈婴已下东阳,使使欲与连和俱西。陈婴者,故东阳令史,居县中,素信谨,称为长者。东阳少年杀其令,相聚数千人,欲置长,无适用,乃请陈婴。婴谢不能,遂强立婴为长,县中从者得二万人。陈婴母谓婴曰:“自我为汝家妇,未尝闻汝先古之有贵者。今暴得大名,不祥。不如有所属,事成犹得封侯,事败易以亡,非世所指名也。”婴乃不敢为王。谓其军吏曰:“项氏世世将家,有名于楚。今欲举大事,将非其人不可。我倚名族,亡秦必矣。”于是众从其言,以兵属项梁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①会稽守:会稽郡的郡守。②梁:项梁,是项羽的叔父。③籍:项籍。项籍字羽,所以又称项羽。④睨:斜眼看。
下列句中的“之”,与“辍耕之陇上”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A.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B.未尝闻汝先古之有贵者
C.独籍知之耳 D.送孟浩然之广陵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下县 ()②闻陈王败()
③闻陈婴已下东阳,使使欲与连和俱西 ()④今欲大事()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译:
② 于是众从其言,以兵属项梁。译: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16分)
晋灵公饮赵盾酒,伏甲将攻盾。
盾遂奔,未出晋境。乙丑,盾昆弟将军赵穿袭杀灵公于桃园而迎赵盾。赵盾素贵,得民和;灵公少,侈,民不附,故为弑易。盾复位。晋太史董狐书曰:“赵盾弑其君”,以视于朝。盾曰:“弑者赵穿,我无罪。”太史曰:“子为正卿,而亡不出境,反不诛国乱,非子而谁?” 孔子闻之,曰:“董孤,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宣子,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出疆乃免。”(《史记·晋世家》)
【注释】①书:这里指史册记载。②宣子:即赵盾。③恶:这里指蒙受冤屈。
用斜线( / )给下面文言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 伏 甲 将 攻 盾② 故 为 弑 易
写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 盾遂()②伏将攻盾()
③ 赵盾贵()④不诛国乱()
翻译句子。
①灵公少,侈,民不附,故为弑易。
②宣子,良大夫也,为法受恶。
董狐书曰“赵盾弑其君”的理由是什么?从中可见董狐是一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习题。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只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何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何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选自《厚德录》)
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
(1)其 子 丐 于 途    (2)知 其 能 自 新
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斥之()   ②富人病死()
③孝基之()   ④不复有态 ()
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遂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A.意将隧入攻其后也 B.其境过清
C.今诚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D.我日始出时去人近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久之,其子丐于途。
(2)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
读了本文后,你有何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