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世纪以来,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欺凌,中国近代化探索艰难起步,曲折前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李鸿章
材料二:109年前那个烦闷的夏天,又一次见证的旧制度的腐朽。刽子手挥刀砍下了六颗爱国者的头颅,也砍断了所有试图通过改良实现救国自强的人们的幻想。谭嗣同从容赴死,他认为国家不昌盛是因为还没有人为变法救国而流血。戊戌变法被扼杀了,但“六君子”的鲜血没有白流。
——《复兴之路》(2007年)
材料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了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政,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等人为“自强”而进行的探索(实践)被称为什么?请举一例他在这方面的具体活动。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为什么说“六君子”的鲜血没有白流?。
(3)你怎样评价孙中山领导进行的“政治革命”?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俄国二月革命 戊戌变法 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材料一: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蒸汽机器引起了欧洲生产的革命,……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取得了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
材料二:工业革命时期的重要发明

材料三:自从全球涌现出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后,烟囱、厂房、机器轰鸣声,打破了人们恬静的田园生活。……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利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之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问题一: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回答:材料中“生产的革命”指什么?为什么说“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问题二: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回答:材料中的重要发明分别属于哪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材料中图D的发明创造是哪种新能源或新动力的应用?
问题三:材料二中的图C的发明家是谁?图C、图D所处的历史时期的时代标志是什么?从经济结构上看,材料共同反映人类社会进入到了什么时代?
问题四: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回答:材料说明在社会生产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什么问题?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正确区分改革和革命。改革强调在原有基础之上对事物进行革新,通过吸收新鲜事物来充实和完善旧基础,使其不失时代性和先进性。革命则是对原事物的彻底否定和打击,从而建立新的事物。同时,在阶级社会里,杰出人物是一定阶级的代表,他们从属于一定阶级,他们的历史作用同他们所代表的那个阶级的历史作用是分不开的。
材料一: 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成为拥有私户的完全自由的农民……地主领地上现存的秩序应维持到应有的准备工作完成,新办法开始实行为止。
——《解放农奴宣言》
材料二:图A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的情景。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头………农民中怨声和叫喊越来越高……”。
图B,沙皇在“文明”的口号下,把大批的反对者流放到西伯利亚。

材料三:有人认为,拿破仑对外战争具有双重性,进步的和反动的,反干涉的和侵略的,文明的和野蛮的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充矛盾又复杂的整体……他的军队把法国风尚思想和较先进的文明带到了欧洲各地,欧洲的陈旧基础被彻底动摇.
材料四: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东西方人民风俗习惯不同,思想自相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因数千百年之久,纵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该骤然强搬硬套。
——《日本政治史》
问题一: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回答:材料中的“新办法”指的是俄国历史上什么重大事件?材料中“农民……成为拥有私户的完全自由的农民”是什么意思?该法律颁布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问题二: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回答:材料中“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说明了什么?材料中“农民中怨声和叫喊越来越高”又是为什么? 图—5说明了什么?材料中的沙皇指的是谁?
问题三:结合材料三回答:拿破仑对外战争中的“反干涉”指的是什么?
“欧洲的陈旧基础被彻底动摇”的含义是什么?拿破仑在对内统治中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问题四: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回答:材料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材料体现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该事件对日本近代化进程有何重大意义?

主题为“世界联成一体”的历史活动课上,一个小组的同学向其它同学展示了四幅选自历史教科书上的图片:

(1)他们提出挑战,请其他组同学派出一个代表,上台回答他们的问题。如果你也是其中一员,你能顺利完成这场挑战吗?
(1)首先,他们要求同学写出以上四幅图片内容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名称?
图1:图2:
图3:图4:
(2)接着,他们要求上台的代表任选一幅图,然后说出图中人物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你会选哪一幅呢?(请注明你选择的人物,再作答)
(3)最后,他们请每个组的代表说出这些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请你也按以下提示,选出其中一组进行简要说明。(提示:图1与图2;图2与图3;图3与图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林肯在1858年一次演说中说:“分裂之家不能持久。……我相信我们的政府不能永远忍受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溃,但我确期望它停止分裂。它或者将全部变成一种东西,或者全部变成另一种东西。”
材料二:①废藩置县,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②向西方学习、殖产兴业,允许土地私有和买卖,实行地税改革;③提倡文明开化,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④模仿西方国家,实行征兵制,建立常备军和警察制度。
材料三:宣布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地,但必须出钱赎买,赎金比地价还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二、三可知,分别是哪次改革的内容?
(2)这两次改革的主要相同点有哪些?
(3)文中的“房子”在这里比喻的是什么?
(4)“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分别指南方和北方哪两种不同的经济制度?
(5)什么事件结束了这两种经济制度并存的现象?在此期间,林肯政府颁布了哪两个重要法令?

阅读材料: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
——《共产党宣言》
请回答:
(1)材料是对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哪一事件的评价?这一事件开始于哪国?
(2)材料的作者是谁?材料的发表标志着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