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2年3月5日是第50个“学雷锋纪念日”,也是毛泽东主席题词“向雷锋学习”49周年。全国各地掀起学雷锋热潮,用实际行动弘扬雷锋精神。但有人认为,在新中国建国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雷锋只是特殊时代的特殊人物。言下之意,似乎雷锋精神只是一个过时的道德标杆。然而现实之中,那些“感动中国”的人们,那些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人们,那些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人们,孔繁森、牛玉儒、任长霞、王伯祥、郭明义等改革开放时代涌现的模范人物,他们虽不是“雷锋”,但谁能否认他们是雷锋精神最好的继承者和阐释者。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你对“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体现,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有人却说雷锋精神过时了”的认识。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面对新的形势,我们要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握有利于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大力推动文化创新,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我们应该发展什么样的文化?
(2)对文化创新起决定作用的是什么?

“5·12"地震后,为预防和杜绝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成都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让市民和灾区救援部队、受灾人民吃上安全放心的农产品,成都市农委在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全力做好农业抗震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精神的基础上,迅速组织全市各区、县(市)农业部门立即行动,加大了对农产品生产基地、销售市场、农业投入品市场监测监管力度。
(1)运用经济生活,分析成都市农委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原因。
(2)成都市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现了政治常识的哪些道理?

(60分)2009年11月8日~9日,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探讨如何深化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谋求可持续发展。温家宝总理出席会议并在开幕式上宣布了中国同非洲合作八项新举措。
材料一:我国与非洲各国的交往源远流长。1405年至1433年间,中国明代的大航海家郑和就曾经率领庞大的船队7次下西洋,足迹遍及亚洲、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
(1)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什么地方?有何意义?(6分)
材料二:1955年4月18日,第一次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29个国家的3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另有5个国家派代表列席。这次会议的成员代表了占世界面积1/4,人口2/3的国家的人民.是世界史上第一次完全由亚非国家自己发起、自己举办,并且没有一个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中国派出了以周恩来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出席,并为推动会议的成功举行发挥了巨大作用。
(2)第一次亚非会议又被称为什么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中国提出了什么方针?在当时情况下,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具有什么历史意义?(14分)
材料三:下图为南非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四:开普敦港是南非的主要港口之一,位于南非西南沿海,南距好望角52km。开普敦是南非的金融和工商业中心,是南非第二大城市。交通运输发达,有铁路可直达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公路与国内各地相通接。港口距机场约20km,每天有航班飞往约翰内斯堡,再连接国外航班。
(3)简要分析开普敦港形成和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
(4)好望角处是世界重要航线经过的海域,但不同季节过往船舶的航速却有所不同,简述影响该航线上船舶航速变化的大气环流状况。
(5)南非西侧海域是东南大西洋渔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试分析该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
材料五:据商务部官员介绍,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产生了较大影响。但危机对于双方企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中国企业对非投资项目除贸易、工程等传统领域外,已拓展到农业、旅游、能源、医疗等领域。目前,中国已同29个非洲国家签订了《双边促进和保护投资协定》,与9个非洲国家签订了《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协定》。中非企业开展投资合作的政策和法律环境正在不断得到改善。
(6)结合材料四,谈谈在中非经贸合作中我国企业应如何促进双方互利共赢。(12分)
材料六:当今世界不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南北发展的差距加大。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加强南北对话与合作,另一方面要大力增进南南合作,使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一致、共谋发展。中国一向重视与非洲国家的合作。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达成的两项成果表明,中国愿意与非洲国家共同努力,尽快摆脱贫困,共享发展成果。
(7)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所体现的哲学道理。(8分)

、促进区域和谐发展,共享改革成果是我们党和政府的重要工作。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2009年四川省经济发展相关数据

项目
增加值(亿元)
增长比例
对经济增长贡献率
第一产业
2240.6
4%
4.2%
第二产业
6711.9
19.5%
62.8%
第三产业
5198.8
12.4%
33.8%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结合经济常识谈谈如何解决上述问题?(12分)
材料二:《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近期有望获批,有关专家指出:成渝经济区与其他经济区相比,既有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等独特优势,也有产业结构趋同、人均GDP指标比较靠后等自己的一些短板。成渝经济区的开发应在党和国家政策的指导下,结合本地实际,以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让高新技术产业唱主角,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大胆创新,建立起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模式,为全国其它地区的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作出示范,提供借鉴。
(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在成渝经济区的开发中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材料三:在党中央、国务院西部大开发战略指导下,成渝经济区的建设被上升为国家战略,该区域将会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东北老工业基地、环渤海经济区之后的第五大经济增长极。有关专家指出,西部是我国少数民族相对集中的地区,特别需要有优势的区域城市群带动整体经济发展。成渝经济区建设,将对推动成渝和整个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扩大内需,提升我国综合竞争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3)结合材料三,分析说明党和国家规划成渝经济区为第五大经济增长极有何政治意义?

材料二: 为了保障救灾措施的有效实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成立了一些官办救灾机构。并在救灾工作中发挥了最为重要的作用……与官办救灾机构不同的是,民办救灾机构的钱粮等救助元素或房屋、土地等不动产主要来源于民间,或来源于国民的义务纳输,或来源于乡绅、商贾的捐助。……在救灾过程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实施国家减灾工程,兴修水利以防御水灾旱灾造成的损失;二是增加国家或民间村社的粮食储备,以应不时之需。
——《中国传统救灾体系刍议》
(3)中华民族素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试从其文化根源上给予归纳。根据材料一概括出中国古代救灾、减灾的主要特点。(8分)
材料三: 1844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法令,规定8至13岁的儿童每天工作6.5小时,外加3小时教育时间;13至19岁的青工和女工每天工作12小时。1847年5月,十小时工作日的提案在下院通过,6月8日“十小时法案”得到王室批准成为法令。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在社会保障方面的突出特点的成因。(6分)
材料四:二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走上了福利国家道路,但福利政策的长期实行导致巨额公共开支,国家不堪重担,社会成员劳动积极性下降,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
——《世界文明史》
(5)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认识。(6分)
材料五去年秋季至今,我国西南部分地区遭遇几十年一遇的严重干旱,减产已成定局,科学抗旱减轻灾害损失,成为各级政府的首要任务。为扎实推进抗旱保春耕工作,农业部加强动员部署、工作督导和专家指导,从全局的高度认识今年“三农”工作和当前抗旱救灾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各级政府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不麻痹,不懈怠,坚决打好这场抗旱救灾的硬仗。四川省政府组织万名农业科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开展农业科技培训、示范、推广行动,切实抓紧抓好农村机电提灌设施的修复改造工作;云南省有关部门开出了一长串的任务单:水源不足的地区水改旱田,烟后套种秋马铃薯和秋蔬菜等,做好种子、化肥、地膜等农资的调运、调剂、管理和检查。目前各级部门正组织群众积极投入抗旱工作中。
(6)运用有关主观能动性的知识,分析怎样确保抗旱工作取得有效成果?
材料六:我国云南省共有少数民族25个,其中有16个民族跨境而居,15个民族为云南省所特有,是全国特有民族最多的省区。2009年7月25日至28日胡锦涛到云南昆明市和楚雄彝族自治州,就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工作、党的建设进行调研时指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民族分裂是各族人民之祸。”
(7)为什么说“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民族分裂是各族人民之祸。”?(10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