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 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先后发生了三次革命,第一次革命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第二次革命,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第三次革命,是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革命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社会主义新中国:第二次革命是把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变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011年4月25日《人民日报》
(1)依据材料一的论述,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革命和第二次革命的名称。
材料二  90年来,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领导中国人民冲破重重难关,夺取了革命斗争和经济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史。
——《光辉的历程——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专辑》
(2)9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请把下表中①②③所对应的内容填写在表格下面的空白处。

事件
意义

这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遵义会议


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重要意义 红军长征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1992年,党的第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十四年来,我们从事的事业,就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通过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其引起社会变革的广度和深度来说,是开始了一场新的革命。
材料二:1978年冬,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9户农民立下了一张字据。这件事情当时在全国引起极大争议。但是,1979年秋,小岗村却迎来了从未有过的大丰收。小岗人第一次向国家缴了公粮,家家户户囤满了粮食。
材料三: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唤醒了长天内外, 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1)我国改革开放开始于哪一年?其标志是什么?为什么?
(2)材料二中,小岗村19户农民的什么做法,在当时全国引起极大争议?
(3)党和国家在小岗村农民做法的基础上,在全国推行了什么政策?该政策的最大作用是什么?
(4)十四大以后,我国的改革开放又有了怎样的发展?
(5)“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事情?
(6)我国的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格局?

材料一:男女争登点将台,万千炉子一齐开。火花日夜无停息,赢得铁流滚滚来。炼铁何难复炼钢,超英赶美可非狂!手工操作君毋笑,中国人多力量强。—1958年农民的诗
材料二:河南红旗人民公式办的公共食堂,将野菜和红薯那样的粗食精心烹调成了“山珍海味”,已经做到了一个月九十顿饭菜顿顿不重样。——1958年11月6日《人民日报》
材料三:鸡公山上红旗插,水稻亩产四万八。——1958年9月9日《河南日报》
(1)材料一反映了那一运动?这一运动的核心运动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那一运动?
(3)材料三中的“水稻亩产四万八”真实吗?它反映了“大跃进”运动中的哪一错误?

(4)1958年我国出现这种“左”倾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中国人民及其政府必须采取切实的步骤,在若干年内逐步地建立重工业和轻工业,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1945年中共七大报告《论联合政府》
材料二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3年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
(1) 材料一中,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了什么主张?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的知识,从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中国共产党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在政治上、经济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3年4月,罗斯福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对战后世界安排的设想。他的“蓝图”是从世界主义出发,他要求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符合美国利益的世界政治与经济秩序。他相信,由于战争中英、苏、中等国家都仰仗美国的经济、军事援助,凭着美国的实力,他可以利用战时的“大国合作”来实现其“蓝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提到的战时“大国合作”主要体现有哪些?(3分,写出一例即可。)依据材料概括罗斯福“世界蓝图”的实质是什么?
材料二 1945年上任的哈里·杜鲁门,在追求世界霸权的战略目标上与罗斯福完全一致,所不同的是他加紧把罗斯福纸上的“蓝图”转变为全面展开的称霸活动,把罗斯福同苏联战时的“合作”转变为二战后以苏联为主要敌手。
(2)指出杜鲁门为实现罗斯福的“世界蓝图” 出台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具体表现是有哪些?
(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苏两国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后半期)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好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就显得缺乏力量的变革。新的工具把工场手工业变成现代的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
(1)材料一中英国进行的“比较平静”、“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就显得缺乏力量的变革”是指什么事件?这场“变革”的主要成就有哪些?(4分,写出两个)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以后,新的钢铁材料、新的内燃机……带来了铁路、轮船等交通运输工具的革命性变革,使得远程运输更为广泛、安全、使捷;电报、电话、无线电通信等电讯手段的出现及其大发展,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
(2)请从材料二中找出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的新成果有哪些?(4分,写出两个)指出这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3)举一事例说明两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