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痛苦。随着时间的推移,战争的硝烟慢慢消逝。但世界跨入新的世纪后, 战争依然威胁着人类和平。牢记人类惨痛的历史悲剧,绝不让历史再重演!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日方消息)4月17日是日清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的日子,中方认为1895年签订的这一条约使尖阁诸岛被让与日本。
――人民网
材料二   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两年以来,它一直疯狂地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
――摘自1916年11月罗曼·罗兰《战时日记》
材料三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地方去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罗斯福
(1)材料一中的“日清战争”是指我国近代史上遭受到的哪次战争?材料中“《下关条约》”的签订日本占领了我国哪一领土?
(2)材料二中“这条灾难的道路”是指什么?在这场灾难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是哪一战役?
(3)材料三中罗斯福所说的这一历史事件的性质是什么?在这一事件中,中国军民为战胜日本法西斯建立了哪一战线?
(4)为了打败法西斯,世界人民在不同的战场协同作战,请你举出一例说明。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争传客从台湾来。”这首改编的《回乡偶书》反映出:
①历史上海峡两岸曾长期隔绝
②如今海峡两岸有了交往
③台湾同胞浓烈的思乡之情
④台湾已回到祖的怀抱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仔细观察下图,请回答:

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大厦前飘扬
(1)五星红旗第一次飘扬在联合国大厦前是哪一年?(2ˊ)
(2)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景?(2ˊ)
(3)你认为这一事件对我国来说有何意义?(2ˊ)
(4)之后,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请举两例说明。(4ˊ)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4年6月周恩来访问印度,同印度总理尼赫鲁进行了会晤,周恩来发表了重要讲话:“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尼赫鲁十分赞同周恩来的看法,欣然与周恩来发表了联合声明。
材料二:周恩来在 A会议上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 B”。呼吁亚非各国撇开分歧,加强团结。
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外交的哪一重大原则?(2ˊ)它的提出和倡导产生了什么影响?(2ˊ)
(2)材料二的A指的是什么会议?(2ˊ)B指的是周恩来在这个会议上提出的什么方针?(3ˊ)这个方针的提出发挥了怎样的作用?(2ˊ)

习近平指出:“实现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这一“中国梦”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线,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为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将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连成一线。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在经济、政治、思想三大领域,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先后进行了哪些重大实践活动?(各列举一例,3分)
⑵为了摆脱外来侵略,实现国家独立,中华民族进行了不懈的抗争。其中哪一次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一百多年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⑶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经过长期斗争,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终于在1949年建立了新中国。这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辟了怎样的历史新纪元?
⑷20世纪的最后20多年至今,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这场变革以什么历史事件为端?引领中国最终走向民富国强道路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⑸如今,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为了早日实现“中国梦”,我们当代中学生应该怎样做?

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维护统一,巩固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那些有利于国家统一的人或事在历史的长河中依然被后人传诵与铭记。
(1)宝岛台湾在历史上经历了与祖国的三次分离,第一次分离后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谁?
(2)当中国告别风云变幻的近代史时,也就告别了那个时代曾经的苦难。
①台湾与祖国的第二次分离始于近代史中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写出这个条约的名称。台湾第二次回到祖国怀抱的原因是什么?
②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国民党残余部队退守台湾,造成了台湾与祖国的第三次分离。台湾与祖国第三次分离于哪一年?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3)新时期我国政府为维护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而提出的伟大构想是什么?举出这一构想成功实践的两个范例。
(4)感悟:通过上述探究谈谈你对祖国统一的正确认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