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文言文阅读。(共lO分)
(一)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关于徐公。令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日:“善。”乃下令:“登垦童氐丝亟型塞△查垫耋:垦土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齐威王召阿①大夫,语之日:“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②,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③,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④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⑤,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注:①阿:古地名。②辟:开垦。③鄄(juan):古地名。④烹:煮。古代的一种酷刑。⑤饰诈:掩饰,欺诈。
解释下面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今齐地方千里
(2)王之甚矣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邹忌是怎样讽谏齐威王的?(2分)
根据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强于天下”的原因。(4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甲】【乙】两个文言选段,回答后面的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竹似贤①,何哉?竹本②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③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④者。竹心空,空以体⑤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⑥者。竹节贞⑦,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⑧,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⑨为庭实⑩焉。(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注释】①贤:贤者。②本:根。③善建不拔:意志坚定不移。④中立不倚:处事正直,不偏不倚。⑤体:体悟。⑥虚受:虚心接受。⑦贞:坚贞。⑧名行:指人的名节、品行。⑨之:代词,指竹子。⑩实:充实。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⑴ 可远观而不可玩焉:
⑵ 陶后有闻:
⑶ 竹本,固以树德:
险一致者: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⑵ 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甲】文从莲的 、品性四个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文从竹的本固、性直、 、节贞四个方面联想竹的君子之德。
从写作方法和表达方式两方面看,【甲】【乙】两文相同之处各是什么?
写作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完成后面各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 惟吾德()(2)无案牍之形()
(3濯清涟而不() (4) 可远观而不可玩焉()
翻译下列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甲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述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或情操?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后面的题。
三峡
(一)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山献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二)门通一线,怪石插流横。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清代何明礼)
写出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沿阻绝(2)引凄异
翻译下面句子。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试以第三段为例分析本文在语言方面的特点和作用。
语段(二)的“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与语段(一)中的哪个句子有异曲同工之妙?突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不见月( )②夏水陵( )
③乘御风()④引凄异(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这首诗,说说它和本文之间有哪些联系。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描写了长江三峡的雄伟险拔,清幽壮丽,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B.本文第二段写水,主要突出“夏水”,写出三峡的奔放美。
C.本文写秋季景色,着“寒”“肃”“凄”“哀”几字,将景物的神韵生动表现出来。
D.本文第一段写山,先写山的遮天蔽日,再写其连绵不断。

阅读《三峡》一文,完成后面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解释下列加点词。
⑴隐天日()⑵ 湍绿潭()
引凄异()⑷沿阻绝()
以下各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不疾也钱覆其口 B.哀转久沿溯阻
C.三峡七百里中为其名 D.春冬时前时

翻译句子
⑴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和郦道元的《三峡》中都引用了猿猴的叫声来表现作者当时的心境,请简析二者感情色彩是否相同?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