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为了减小测量周期的误差,计时开始时,摆球应是经过最     (填“高”或“低”)点的位置,且用秒表测量单摆完成多次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秒表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则秒表的示数为t=        s
(2)用主尺最小分度为1mm,游标上有20个分度的卡尺测量金属球的直径,结果如图乙所示,可以读出此金属球的直径为D=________mm。


(3)为了提高实验精度,在试验中可改变几次摆长,测出相应的周期T,从而得出一组对应的和T的数值,再以为横坐标T2为纵坐标,将所得数据连成直线如图所示,利用图线的斜率可求出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为=       ,可求得=        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如图所示为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装置图。

在某次实验中,从某一亮条纹开始测量起,到第10条亮条纹的总距离为14.490mm,如果已知双缝的中心间距是0.30mm、双缝和光屏之间的距离是900mm,则待测光的波长是m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如图所示,某种折射率较大的透光物质制成直角三棱镜ABC,在垂直于AC面的直线MN上插两枚大头针P1、P2,在BC面的右侧无论怎样都看不到大头针P1、P2的像,而在AB面的左侧通过棱镜可以观察大头针P1、P2的像,调整视线方向,直到P1的像被P2的像挡住,再在观察的这一侧先后插上两枚大头针P3、P4(图中未画出),使P3挡住P1、P2的像,P4挡住P3和P1、P2的像,记下P3、P4和三棱镜的位置,移去大头针和三棱镜,过P3、P4作直线与AB面交于D,量出该直线与AB面的夹角为450,则透光物质的折射率n=.

为测量小电动机正常工作(匀速转动)时的角速度,采用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半径不大的圆形卡纸固定在电动机转轴上,可在电动机的带动下随电动机转动。在圆形卡纸旁边垂直安装一个改装了的电火花计时器。

(1)请将下列实验步骤按先后排序___________。
A.使电火花计时器与圆形卡纸保持良好接触
B.接通电火花计时器的电源,使它工作起来
C.启动电动机,使圆形卡纸转动起来
D.关闭电火花计时器和电动机,研究卡纸上留下的一段痕迹(如图乙所示),写出角速度ω的表达式,代入数据,得出ω的测量值。
(2)要得到ω的测量值,还缺少一种必要的测量工具,它是____________。
A.秒表   B.毫米刻度尺   C.圆规    D.量角器
(3)写出角速度ω的表达式:

(1)在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中,为了正确描绘出小球平抛运动的轨迹,在固定弧形斜槽时,应注意使__________;实验时,每次使小球由静止滚下都应注意_________
(2)在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时,为了确定小球在不同时刻所通过的位置,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将一块平木板钉上复写纸和白纸,竖直立于槽口前某处且和斜槽所在的平面垂直,使小球从斜槽上紧靠挡板处由静止滚下,小球撞在木板上留下痕迹A;将木板向后移距离x,再使小球从斜槽上紧靠挡板处由静止滚下,小球撞在木板上留下痕迹B;又将木板再向后移距离x,小球再从斜槽上紧靠挡板处由静止滚下,再得到痕迹C.若测得木板每次后移距离x=20.00cm,A、B间距离y1=4.70cm,B、C间距离y2=14.50cm.(g取9.80m/s2

根据以上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推导出小球初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0 =.(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小球初速度值为   m/s.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弧形轨道末端水平,离地面的高度为H,将钢球从轨道的不同高度h处静止释放,钢球的落点距轨道末端的水平距离为s。

(1)若轨道完全光滑,s2与h的理论关系应满足s2= _____(用H、h表示)。
(2)该同学经实验测量得到一组数据,如下表所示:

h(10-1 m)
2.00
3.00
4.00
5.00
6.00
s2(10-1 m2)
2.62
3.89
5.20
6.53
7.78

请在坐标纸上作出s2-h关系图。

(3)对比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得到的s2-h关系图线(图中已画出),自同一高度静止释放的钢球,水平抛出的速率(填“小于”或“大于”)理论值。
(4)从s2-h关系图线中分析得出钢球水
平抛出的速率差十分显著,你认为造成上
述偏差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