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所示是短周期的一部分。已知B原子与C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之和为 A 原子核外电子数的4倍,则以下推断不正确的是( )
A.A,B,C三者一定不是非金属元素 |
B.A,B,C三者核电荷数之和为40 |
C.A与B,A与C均可形成共价化合物 |
D.A与B元素存在同素异形现象 |
已知某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在不同的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值分别为:
t℃ |
700 |
800 |
830 |
1000 |
1200 |
K |
1.67 |
1.11 |
1.00 |
0.60 |
0.38 |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g)+H2O(g)CO2(g)+H2(g)
B.上述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C.如果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CO2和H2各1 mol,5 min后温度升高到830 ℃,此时测得CO为0.4 mol时,该反应为平衡状态
D.某温度下,如果平衡浓度符合下列关系式:,判断此时的温度是1000 ℃
下列实验设计及其对应的离子方程式均正确的是
A.用浓盐酸酸化的KMnO4溶液与H2O2反应,证明H2O2具有还原性: 2MnO4- + 6H+ + 5H2O2= 2Mn2+ + 5O2↑ + 8H2O |
B.Na2O2与H2O反应制备O2:Na2O2 + H2O = 2Na+ + 2OH- + O2↑ |
C.将氯气溶于水制备次氯酸:Cl2 + H2O = 2H+ + Cl- + ClO- |
D.用FeCl3溶液腐蚀铜线路板:Cu + 2Fe3+= Cu2+ + 2Fe2+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焓变和熵变都大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 |
B.焓变小于0而熵变大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 |
C.因为焓变和熵变都与反应的自发性有关,因此焓变或熵变均可以单独作为反应自发性的判据 |
D.在其他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
在1100℃,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FeO(s)+CO(g)Fe(s)+CO2(g)△H="a" kJ/mol(a >0),该温度下K=0.263,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若生成1 mol Fe,则放出a kJ热量 |
B.若升高温度,则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化学平衡正向移动 |
C.若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则可以判断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
D.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若c(CO)=0.100 mol/L,则c(CO2)=0.0263 mol/L |
下列物质间的反应,其能量变化符合下图的是
A.由电石制乙炔 | B.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反应 |
C.Ba(OH)2·8H2O晶体和NH4Cl晶体混合 | D.碳酸钙的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