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实验桌上有A、B两个凸透镜,其中凸透镜A的焦距为10cm,凸透镜B的焦距为50cm。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如图所示。小华想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应选用____凸透镜(选填“A”或“B”)。某次实验时,他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距凸透镜25cm处,然后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位置如图所示),则该像的特点是倒立、_______的_____像,像距为________cm。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同学利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电阻R1的阻值(约9Ω左右),电源选用两节干电池。

(1)按图甲电路,将图乙中电流表正确连入电路(要求导线不交叉)。
(2)该同学检查电路连接正确,他闭合开关,无论怎样移动滑片,电压表示数总为3V不变,你认为发生故障的原因可能是
(3)排除故障后,他将滑片P向右滑动时,电压表示数将(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当P滑到某一位置时,两表读数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R1=Ω。

如图所示是小明利用刻度均匀的匀质杠杆进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每个钩码重为0.5 N。

(1)实验前,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左端下沉,这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填“左”或“右”)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A点悬挂两个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需在B点悬挂 个钩码;取走悬挂在B点的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竖直向上拉,使杠杆水平位置平衡,测力计的拉力为N;若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使之斜向左上方,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测力计的读数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小明猜想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有关。为了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是否有关”,所用的器材有:稳压电源、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停表各一个;绝热的塑料盒一个,盒内密封着空气,盒内的电阻丝的阻值是10Ω,插在盒中的温度计量程是0~100℃;导线若干。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的电路连接完整。

(2)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如下表。

实验次数
通电时间
t/s
电阻
R/Ω
电流
I/A
盒内空气的
初温t0/℃
盒内空气的
末温t/℃
盒内空气升高的温度△t/℃
热量Q
1
20
10
0.2
20
32
12

2
0.3
20
47
27

3
0.4
20
69
49

①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到的探究结论是:
②从表格中提取的能得出该结论的信息是:
(3)实验结束后,小明为了缩短实验时间,对原实验方案稍加改动:实验器材不变,通电时间和电流的预设值不变,在每完成一次实验(收集一组数据)后,不断开开关,也不打开通气孔,直接把前一次实验的末温作为下一次实验的初温,再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使电流达到预设值时开始计时,20s后记录末温……
指出改动后方案的两点不足(可以结合原方案的实验数据);

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托盘天平(配砝码)、不同体积的木块若干。
(1)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指针静止后如图所示,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

(2)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物质种类
相同
体积V/cm3
10
20
30
40
50
60
质量m/kg
5
10
15
20
25
30


(3)分析图象,得出的探究结论是:
(4)为了使该探究结论具有普遍性,还应该怎么做?
(5)下列各探究问题中,与本探究问题最类似的是:(只选择一个选项,将该选项的字母填写在横线上)
A.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B.光的反射时,反射角下入射角的关系
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D.并联电路的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的关系

根据人眼视物的原理。某同学想探究“凸透镜的焦距与厚度的关系”,他猜想凸透镜的焦距还与凸透镜的材料和口径有关。他自制了一个口径不变的“水凸透镜”,通过注射器向“水凸透镜”中注水或向外抽水,改变“水凸透镜”的厚度。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将平行光源、“水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调整平行光源、“水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 上。
(2)实验中,“水凸透镜”的厚度变化不宜过大,且厚度无法测量,可以通过注射器内水的体积间接反映“水凸透镜”的厚度。画出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表格中要有必要的信息。
(3)实验中,调整好“水凸透镜”的厚度,使平行光源发出平行光,移动光屏找到焦点,测量出“水凸透镜”的焦距。请具体说明移动光屏找到焦点的实验操作: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