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佳胤令滑。巨盗任敬、高章伪称锦衣使来谒,直入堂阶,北向立。公心怪之,判案如故。敬厉声曰:“此何时,大尹犹倨见使臣乎?”公稍动容,避席迓之。敬曰:“身奉旨,不得揖也。”公曰:“旨逮我乎?”命设香案。敬附耳曰:“非逮公,欲没耿主事家耳。”时有滑人耿随朝任户曹,坐草场火系狱。
公意颇疑,遂延入后堂。敬扣公左手,章拥背,同入室坐炕上。敬掀髯笑曰:“公不知我耶?我坝上来,闻公帑①有万金,愿以相借。”遂与章共出匕首,置公颈。公不为动,从容语曰:“尔所图非报仇也,我即愚,奈何以财故轻吾生?即不匕首,吾书生孱夫能奈尔何?且尔既称朝使,奈何自露本相?使人窥之,非尔利也。”贼以为然,遂袖匕首。
公曰:“滑小邑,安得多金?”敬出札记如数,公不复辩,但请勿多取以累吾官。后覆开谕久之,曰:“吾党五人,当予五千金。”公谢曰:“幸甚,但尔两人橐中能装此耶?抑何策出此官舍也?”贼曰:“公虑良是。当为我具大车一乘,载金其上。”仍械公如诏逮故事,不许一人从,从即先刺公。曰:“俟吾党跃马去,乃释公身。”公曰:“逮我昼行,邑人必困尔,即刺我何益?不若夜行便。”二贼相顾称善。公又曰:“帑金易辨识,亦非尔利,邑中多富民,愿如数贷之。既不累吾官,尔亦安枕。”二贼益善公计。
公属章传语召吏刘相来。相者,心计人也。相至,公谬语曰:“吾不幸遭意外事,若逮去,死无日矣。今锦衣公有大气力,能免我,心甚德之,吾欲具五千金为寿。”相吐舌曰:“安得办此?”公蹑相足曰:“每见此邑人富而好义,吾令汝为贷。”遂取纸笔书某上户若干、某中户若干,共九人,符五千金数。九人,素善捕盗者。
公又语相曰:“天使在,九人者宜盛服谒见,勿以贷故作窭人状。”相会意而出,公取酒食酬酢,而先饮啖以示不疑。且戒二贼勿多饮,贼益信之。酒半,曩所招九人各鲜衣为富客,以纸裹铁器,手捧之,陆续门外,谬云:“贷金已至,但贫不能如数。”作哀祈状。二贼闻金至,且睹来者豪状,不复致疑。
公呼天平来,又嫌几小,索库中长几,横之后堂,二僚亦至。公与敬隔几为宾主,而章不离公左右,公乃持砝码语章曰:“汝不肯代官长校视轻重耶?”章稍稍就几,而九人者捧其所裹铁器竞前,公乘间脱走,大呼擒贼。敬起扑公不及,自刭厨下;生缚章,考讯又得王保等三贼主名,亟捕之,已亡命入京矣。为上状,缇帅陆炳尽捕诛之。(选自明代冯梦龙《智囊全集》)
【注】①帑:tǎng ,古时收藏钱财的府库。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尹犹倨见使臣乎倨:傲慢 |
B.坐草场火系狱系:牵累 |
C.当为我具大车一乘具:准备 |
D.九人,素善捕盗者素:向来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但请勿多取以累吾官②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
B.①每见此邑人富而好义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
C.①公乃持砝码语章曰②今君乃亡赵走燕 |
D.①吾令汝为贷②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佳胤智谋的一组是( )
①公心怪之,判案如故。 ②吾书生孱夫能奈尔何? ③帑金易辨识,亦非尔利。
④相吐舌曰:“安得办此?” ⑤汝不肯代官长校视轻重耶?⑥考讯又得王保等三贼主名。
A.①④⑤ | B.②③⑤ | C.③④⑥ | D.①②⑥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所图非报仇也,我即愚,奈何以财故轻吾生?
(2)俟吾党跃马去,乃释公身。
(3)章稍稍就几,而九人者捧其所裹铁器竞前,公乘间脱走,大呼擒贼。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何真,东莞员冈人,八岁而孤,母夫人守志不夺。少英伟好书剑。至正间,岭南盗起,焚掠州郡,真集义兵保乡里,仕为河源务副使、淡水盗场管勾。中原兵起,岭海骚动,弃官归乡里,慨然以生民为念。
岁乙未,邑民王成、陈仲玉构乱,真请于行省举义兵除之.真躬环甲胄,往擒仲玉以归.岁癸卯,南海三山民邵宗愚陷广州,守将何深死之,大肆焚掠。真闻之,率众复广州,号令明肃,广人大悦。
时中原大乱,南北阻绝,真益练兵据险,保障一隅。
洪武元年戊申二月壬寅,大明太祖高皇帝命廖永忠为征南将军,率舟师取广东。时永忠在福州,先遣人以书谕真,曰:“元君失驭,天下土崩,豪杰之士,乘时而起,或假元之号令,或自擅其兵威,暴征横敛,蚕食一方,生民涂炭,可谓极矣。今天予受天明命,肇造区夏,惟两广僻在遐荒,未沾圣化。予受命南征,顺者抚,逆者诛。恐足下未悟,辄先遣一介之使相告,惟足下留意焉。”遂航海趋广东。三月甲戍,何真籍所部郡县户口,兵马、钱粮,遣使奉表迎降。
初,汤和等平福建,真遣使由海道奉表于元:遇和兵,遂改其表请降,且遣人回报真。至是,征南将军廖永忠遣人送其使及表诣京师。上赐诏褒之,曰:“天下分争,所谓豪杰有二:易乱为治者上也,保民达变,识所归者次也。负固偷安,荼毒生民,身死不悔,斯不足论矣。顷者,师临闽、越,卿即输诚来归,不烦一旅之力,使兵不血刃,民庶安堵,可谓识时达变者矣。”真叩头谢曰:“昔武王伐暴救民,诸侯不期而会者八百。今主上除乱以安天下,天命人归,四海景从。臣本蛮邦之人,迩者逢乱,不过结聚乡民,为保生之计,实无他志,今幸遇大明丽天,无幽不烛,臣愚岂敢上违天命。”上曰夫能不贾祸于生灵者必世享其泽朕嘉卿忠诚念江西地近广东是以特授尔江西行省参政以表来归之诚古云令名德之舆也卿令名已著尚懋修厥德以辅我国家
(节选自《国初群雄事略》)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邑民王成、陈仲玉构乱构:招致 |
B.先遣人以书谕真谕:上对下的文告 |
C.何真籍所部郡县户口、兵马、钱粮籍:登记 |
D.征南将军廖永忠遣人送其使及表诣京师诣:前往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真躬环甲胄,往擒仲玉以归慨然以生民为念 |
B.豪杰之士,乘时而起诸侯不期而会者八百 |
C.真请于行省举义兵除之真遣使由海道奉表于元 |
D.易乱为治者上也顷者,师临闽、越,卿即输诚来归 |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何真“保民达变”的一组是
①仕为河源务副使、淡水盐场管勾②练兵据险,保障一隅
③少英伟好书剑④受命南征,顺者抚绥,逆者诛殛
⑤遣使由海道奉表于元,遇和兵,遂改其表请降 ⑥率众复广州,号令明肃
A.①④⑥ | B.②⑤⑥ | C.③④⑥ | D.①③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真年少不幸,八岁便死了父亲,母亲含辛茹苦抚育孤儿,始终没有改嫁。 |
B.何真曾率兵收复广州。他的队伍军纪严明,深得广州百姓欢迎。 |
C.何真原本率部降元,后因廖永忠信中的言辞咄咄逼人,何真不得已,改向明军投降。 |
D.明太祖褒奖了何真,对其在动乱时节组织武装保境安民的举动给予了充分肯定。 |
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上 曰 夫 能 不 贾 祸 于 生 灵 者 必 世 享 其 泽 朕 嘉 卿 忠 诚 念 江 西地 近 广 东 是 以 特 授 尔 江 西 行 省 参 政 以 表 来 归 之 减 古 云 令 名 德 之 舆 也 卿 令 名 已 著 尚 懋 修 厥 德 以 辅 我 国 家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恐足下未悟,辄先遣一介之使相告,惟足下留意焉。
②今主上除乱以安天下,天命人归,四海景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桓谭字君山,沛国相人也。父成帝时为太乐令。谭以父任为郎,因好音律,善鼓琴。博学多通,遍习《五经》,皆诂训大义,不为章句。能文章,尤好古学,数从刘歆、杨雄辩析疑异。性嗜倡乐,简易不修威仪,而憙非毁俗儒,由是多见排抵。
哀、平间,位不过郎。傅皇后父孔乡侯晏深善于谭。是时,高安侯董贤宠幸,女弟为昭仪,皇后日已疏,晏嘿嘿不得意。谭进说曰:“昔武帝欲立卫子夫,阴求陈皇后之过,而陈后终废,子夫竟立。今董贤至爱而女弟尤幸,殆将有子夫之变,可不忧哉!”晏惊动,曰:“然,为之奈何?”谭曰:“刑罚不能加无罪,邪枉不能胜正人。夫士以才智要君,女以媚道求主。皇后年少,希更艰难,或驱使医巫,外求方技,此不可不番。又君侯以后父尊重而多通宾客,必借以重势,贻致讥议。不如谢遣门徒,务执廉悫,此修己正家避祸之道也。”晏曰:“善”。遂罢遣常客,入白皇后,如谭所戒。后贤果风太医令真钦,使求傅氏罪过,遂逮后弟侍中喜,诏狱无所得,乃解,故傅氏终全于哀帝之时。及董贤为大司马,闻谭名,欲与之交。谭先奏书于贤,说以辅国保身之术,贤不能用,遂不与通。当王莽居摄篡弑之际,天下之士,莫不竟褒称德美,作符命以求容媚,谭独自守,默然无言。莽时为掌乐大夫,更始立,召拜太中大夫。
世祖即位,征待诏,上书言事失旨,不用。后大司空宋弘荐谭,拜议郎给事中,因上疏陈时政所宜,曰:
臣闻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辅佐贤明,则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务;辅佐不明,则论失时宜,而举多过事。夫有国之君,俱欲兴化建善,然而政道未理者,其所谓贤者异也。……
且设法禁者,非能尽塞天下之奸,皆合众人之所欲也,大抵取便国利事多者,则可矣。夫张官置吏,以理万人,县赏设罚,以别善恶,恶人诛伤,则善人蒙福矣。……
夫理国之道,举本业而抑末利,是以先帝禁人二业,锢商贾不得宦为吏,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中家子弟,为之保役,趋走与臣仆等勤,收税与封君比入,是以众人慕效,不耕而食,至乃多通侈靡,以淫耳目。今可令诸商贾自相纠告,若非身力所得,皆以臧界告者。如此,则专役一已,不敢以货与人,事寡力弱,必归功田亩。田亩修,则谷入多而地力尽矣。
……
书奏,不省。
是时,帝方信谶,多以决定嫌疑。又酬赏少薄,天下不时安定。谭复上疏曰:
臣前献瞽言,未蒙诏报,不胜愤懑,冒死得陈。愚夫策谋,有益于政道者,以合人心而得事理也。凡人情忽于见事而贵于异闻,观先王之所记述,咸以仁义正道为本,非有奇怪虚诞之事。盖天道性命,圣人所难言也。自子贡以下,不得而闻,况后世浅儒,能通之乎!今诸巧慧小才伎数之人,增益图书,矫称谶记,以欺惑贪邪,诖误人主,焉可不抑远之哉!臣谭伏闻陛下穷折方士黄白之术,甚为明矣;而乃欲听纳谶记,又何误也!其事虽有时合,譬犹卜数只偶之类。陛下宜垂明听,发圣意,屏群小之曲说,述《五经》之正义,略雷同之俗语,详通人之雅谋。
……
帝省奏,愈不悦。
其后……出为六安郡丞,意忽忽不乐,道病卒,时年七十余。
初,谭著书言当世行事二十九篇,号曰《新论》,上书献之,世祖善焉。《琴道》一篇未成,肃宗使班固续成之。所著赋、诔、书、奏,凡二十六篇。
元和中,肃宗行东巡狩,至沛,使使者祠谭冢,乡里以为荣。
( 节选自《汉书·桓谭冯衍列传第十八》 )下列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憙非毁俗儒 憙:通“喜”,喜好,爱好 | B.务执廉悫悫:诚实,谨慎 |
C.子夫竟立竟:居然,表示意外 | D.居骄士,曰士非我无从富贵骄:自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均相同的一项是()
A.皇后父孔乡侯晏深善于谭。 | B.谭以父任为郎,因好音律,善鼓琴 县赏设罚,以别善恶夫士以才智要君,女以媚道求主 |
C.然,为之奈何?” | D.闻谭名,欲与之交 |
臣闻国之废兴,在于政事山雨欲来风满楼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桓谭为傅皇后父晏深建议为日后计,当遣散宾客,廉洁谨慎,以免蹈汉代陈皇后覆辙。 |
B.桓谭因为不满董贤的骄横而拒绝与之合作,保持特行节操。 |
C.世祖即位,征待诏,桓谭上疏陈时政,从君臣关系、法令实施、举本抑末等方面讽谏世祖,世祖并未采纳。 |
D.针对皇上的笃信谶纬之术,桓谭痛陈弊端,指出天道性命,就连圣人也难以道明,何况当世粗览诗书的浅儒,帝若不明辨是非,终会贻误国家大事。 |
把文中划线句译成汉语。
(1)刑罚不能加无罪,邪枉不能胜正人。
(2)臣谭伏闻陛下穷折方士黄白之术,甚为明矣;而乃欲听纳谶记,又何误也!
阅读下在的文言文,完成小题(23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而善遇之。”项王许诺。对下列句子中划线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籍吏民,封府库登记 |
B.不如因而善遇之好好地 |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 |
D.妇女无所幸幸免 |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
B.臣为韩王送沛公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 |
C.今人有大功而击之德不厚而望国之治 |
D.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 |
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
A.将以有为也 |
B.不能容于远近 |
C.求人可使报秦者 |
D.夫晋,何厌之有 |
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古今常用义相同的一项是()
A.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 B.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D.争曲直,屡当死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伤告密,项羽听说“沛公欲王关中”,冒犯了他的尊严,当即决定进攻刘邦;谋士范增乘机揭露刘邦野心,也力主进攻,但两人认识上的差异决定了他们对刘邦的不同态度。 |
B.项羽听了项伯的话后,不假思索,马上许诺,随便改变既定的决策,表现了他为人头脑简单而又刚愎自用。 |
C.张良是刘邦的主要谋士,他多谋善断,精通韬略,临变不惊,处事有方。是他为刘邦定下了“韬晦之计”,欺骗楚王,终于化险为夷。 |
D.项伯的通风报信,使得刘邦、张良得知了项羽的军事行动。作为刘邦安排在项羽身边的间谍,项伯在鸿门宴会上也“常以身翼蔽沛公。” |
翻译下列句子
(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朱晖字文季,南阳宛人也。晖早孤,年十三,王莽败,天下乱,与外氏家属从田间奔入宛城。道遇群贼,白刃劫诸妇女,略夺衣物。昆弟宾客皆惶迫,伏地莫敢动。晖拔剑前曰:“财物皆可取耳,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晖死日也!”贼见其小,壮其志,笑曰:“童子内刀。”遂舍之而去。初,光武与晖父岑俱学长安,有旧故。及即位,求问岑,时已卒,乃召晖拜为郎。晖寻以病去,卒业于太学。性矜严,进止必以礼,诸儒称其高。
永平初,显宗舅新阳侯阴就慕晖贤,自往候之,晖避不见。复遣家丞致礼,晖遂闭门不受。就闻,叹曰:“志士也,勿夺其节。”后为郡吏,太守阮况尝欲市晖婢,晖不从。及况卒,晖乃厚赠送其家。人或讥焉,晖曰:“前阮府君有求于我,所以不敢闻命,诚恐污君令名。今而相送,明吾非有爱也。”骠骑将军东平王苍闻而辟之,甚礼敬焉。正月朔旦,苍当入贺。故事,少府给璧。是时阴就为府卿,贵骄,吏慠不奉法。苍坐朝堂,漏且尽,而求璧不可得,顾谓掾属①曰:“若之何?”晖望见少府主簿持璧,即往绐之曰:“我数闻璧而未尝见,试请观之。”主簿以授晖,晖顾召令史奉之。主簿大惊,遽以白就。就曰:“朱掾义士,勿复求。”苍既罢,召晖谓曰:“属者掾自视孰与蔺相如?”帝闻壮之以晖为卫士令。再迁临淮太守。数年,坐法免。
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自去临淮,屏居野泽,布衣蔬食,不与邑里通,乡党讥其介。建初中,南阳大饥,米石千余,晖尽散其家资,以分宗里故旧之贫羸者,乡族皆归焉。后迁为尚书令,以老病乞身。
(选自《后汉书•朱晖传》,有改动)
注:①掾属:佐治的官吏。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召晖拜为郎拜:授官 |
B.自往候之,晖避不见候:等候 |
C.今而相送,明吾非有爱也爱:吝惜 |
D.顾谓掾属曰:“若之何?”谓:对……说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性矜严,进止必以礼至通州,几以不纳死 |
B.漏且尽,而求壁不可得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
C.晖寻半病去,卒业于太学故燕王欲结于君 |
D.我数闻璧而未尝见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明朱晖不惧权势的句子是
①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晖死日也!②复遣家丞致礼,晖遂闭门不受。
③就闻,叹曰:“志士也,勿夺其节。”④太守阮况尝欲市晖婢,晖不从。
⑤骠骑将军东平王苍闻而辟之,甚礼敬焉。⑥主簿以授晖,晖顾召令史奉之。
A.①②⑤ | B.②③④ | C.②③⑥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晖路遇群盗抢劫,为使长辈不受羞辱,他挺身而出,群盗被其胆识所感动,放过了朱晖及与他同行的人。 |
B.朱晖一再违背阴就的意志,甚至让阴就难堪,而阴就之所以没有打击报复,是因为他也佩服朱晖的人格。 |
C.朱晖以智慧和勇气将璧拿到手,挫败了阴就的图谋,人们因此比之为蔺相如,皇帝听说后,也很赞许朱晖。 |
D.朱晖重义轻财,在南阳发生饥荒、米价飞涨之时,他尽力救助宗族中的贫穷体弱者,由此获得乡亲信赖。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主簿大惊,遽以白就。
译文:
(2)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羲之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
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晋书·王羲之传》)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 目:看做,视为 |
B.然闻信至,咸自矜持 信:信使 |
C.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 冠:位居第一 |
D.使人耽之若是耽:耽误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如乐作焉 |
B.意甚悦,固求市之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
C.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不久当还归,还必相迎取。 |
D.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
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 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
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只不过为人狂放傲岸,言谈之间常常把自己与钟繇、张芝相提并论。 |
D.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深为怨恨。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及选自课本的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兰亭集序》)
(3)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石钟山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