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世纪的雄辩家阿里斯泰德热情地赞美罗马:“无论海洋还是陆地上任何的间隔距离都不能将一个人排斥于公民身份之外。”他赞扬的是罗马的
| A.《十二铜表法》 | B.公民法 | C.万民法 | D.自然法 |
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革”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的比较科学的观点是
| A.“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 B.“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
| C.“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 | D.“历史就是昨天与今天永无休止的对话” |
南宋时期,民间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到了明清时期,“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十分流行。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经济中心已经向中部移动 | B.太湖流域经济开始大衰退 |
| C.江浙一带的农业开始转型 | D.太湖流域不再是经济重心 |
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文明发展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 A.从血缘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 | B.从井田制到小农经济的转变 |
| C.从分权政治到专制政治的转变 | D.从军功政治到文治政治的转变 |
有位史学家这样评论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战国时代,诸子百家风行一时,各家中有顺势而活动的,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也有逆势而动的,知其不可而为,想依据理想来改造社会。”下列各项中,“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的”是
| A.道家 | B.墨家 | C.法家 | D.儒家 |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指出,要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推行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以前的“动摇”最突出的表现是
| A.偏离经济建设这一重心 | B.放弃党的四项基本原则 |
| C.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 | D.背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