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所示区域在南半球,弧线 M 为纬线,弧线 N 为晨昏线,阴影部分为黑夜;甲、乙两点所在经线为 120°E,甲点此日正午太阳高度为 40°。读图回答问题。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
A.(60°W,20°S) B.(l20°E,20°S)
C.(120°E,23.5°S) D.(60°W.20.5°S)若图中乙点此时太阳高度是 10°,则乙点的 纬度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别为
| A.76.5°S37° | B.80°S 10° | C.80°S30° | D.76.5°S 10° |
一架飞机自①地起飞,沿图中直线行驶至②地,其飞行方向是
A.自西向东 B.先东南后东北 C.自东向西 D.先东北后东南
该图中ACB为晨昏线,C点(经度45°,纬度70°)位于格陵兰岛上。据此完成下面问题。
飞机从A地点飞往B地点,最近的航线是()
| A.从A点出发沿图中直线向东飞行到B点 |
| B.从A点出发沿ADB飞到B点 |
| C.从A点出发沿ACB飞行到B点 |
| D.从A点先向正北飞行,过极点后转向正南 |
若图中A点正值日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国际标准时是9时 |
| B.此时黄河正处于丰水期 |
| C.此日过后堪培拉昼渐长 |
| D.两小时后,太阳直射20°S,75°W附近 |
若图中A点正值日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北京时间为5时 |
| B.此日南昌的昼长较北京长 |
| C.此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 |
| D.此日南昌看到日出东北方 |
下图示意某一年中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2—∠1=36°。读图,完成问题。
该地的纬度是
| A.5°26′N | B.18°N | C.5°26′S | D.18°S |
从b到a的时段内,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
| A.日出时间逐渐推后 | B.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 |
| C.昼短夜长 | D.正午旗杆的影子逐渐变大 |
该图中AB为赤道的一部分,AC、BD为各自经线的一部分,CD弧度为90°,AD为晨昏线,D是该晨昏线上纬度最高点,箭头表示自转方向,图示区域为2011年2月3日(春节)。读图回答问题。
若AC两侧日期不同,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日过后,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B.新旧日期所占比例为3:1
C.北京时间为3日18时
D.澳大利亚是冬季
读图,D地此时是2011年12月21日的正午,此时一艘轮船从A地出发,航行6天后到达B地,然后又继续航行10天,到达目的地C地(32°N)。据此回答问题。
轮船出发的当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昼长由长到短的排序A>B>C>D |
| B.太阳高度角由大到小的排序是A>B>C>D |
| C.此时北半球大陆等温线向南突出 |
| D.此时C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
轮船到达C地时,该地的时间为
| A.2012年1月6日16时 | B.2012年1月5日8时 |
| C.2012年1月5日16时 | D.2012年1月6日8时 |
当C地处于高压的控制下时,下图中各岛昼长时间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 A.②③④① | B.①②③④ | C.③④①② | D.①④③② |
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候,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小时气温状况割面,离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均20千米/时。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 A.甲地比乙地稳定 | B.乙地对流最旺盛 | C.乙地比丙地稳定 | D.丙地最稳定 |
正午前后()
| 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 | 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
| C.丙地刮起东北风 | 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 |
该区域可能位于()
| A.黄土高原 | B.内蒙古高原 | C.华北平原 | D.东南丘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