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小题。
浣溪沙①
苏 轼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②渐漫漫。
雪沫乳花③浮年盏,蓼茸蒿笋试春盘④,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释】①这首词。是苏轼贬谪苏州四年后再迁移汝州时写的。②清洛,冷安徽洛河。③雪沫乳花,-煎茶时上浮的白色泡沫。古时烹茶,以乳白鲜白、泡沫细腻为上乘。④蓼茸:蓼菜的嫩芽。蒿笋,莴苣笋。春盘,唐代以来风俗,立春日用春饼、生菜等装盘,馈赠亲友,称春盘。下列对本文词的赏析不正确一项是( )
A.整体理解:词作上片写早春景象,下片写作者与同游者游山时品茗、野餐的情味,充满春夭的氖息,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反映了对现实生活的热爱。 |
B.词的上片可以这样描述:冬尽春萌,早上,细雨斜风,乍暖还寒,山中淡烟疏柳雾朦胧,河边突然阳光明媚,豁然开朗;从洛涧流出的清浅河水,进入淮河后逐渐变得混黄迷漫,迤逦向前。 |
C.人物形象分析:词作第一句写风斜雨细,瑟瑟寒侵,作者置身其中,物我两忘,这与唐代张志和所刻画的“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烟波钓叟”同为隐逸者形象。 |
D.艺术形象分析:作者以“雪沫乳花”,状煎茶时上浮的白色泡沫,形象鲜明,这种将生活形象铸成艺术形象的手法.显示出词人高雅的审美意趣和旷达的人生态度。 |
简析“淡烟疏柳媚晴滩”中“媚”字的妙处。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水仙子·游越福王①府乔吉
笙歌梦断蒺藜②沙,罗绮香馀野菜花。乱云老树夕阳下,燕休寻王谢家③。
恨兴亡怒煞些鸣哇。铺锦池埋荒甃④,流杯亭堆破瓦,何处也繁华?
【注】①福王:南宋理宗的弟弟赵与芮。②蒺藜:喜生长在沙地中的一种野草。③王谢家:指东晋时王导、谢安等高门望族、富贵豪门。④荒甃(zhòu):坍塌的砖块。这首曲似乎全在写景,作者想通过这些景物描写抒发怎样的思想感情?联系曲的内容作答。
此曲在景物描写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结合曲中的句子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昭君怨
南宋•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本词上阕咏赞的是什么事物?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这首词下阕,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九华山:为宣州去往舒州的必经之处。清弋江:在宣州城西。的的:鲜明的样子。旆:旗子。
此诗作于开成四年(839),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做官的杜牧即将离任,回京任职。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到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潜山)。这首诗的颔联展示了两幅形象而鲜明的画面,请赏析。
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1.流人:流落江湖的乐人;2.这首诗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贬所途中。
(1)找出诗中点明季节的词语。由该词语可以联想到下列哪一句诗?
词语 联想到的诗句()
A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B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接天荷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第四句中“泪痕深”描写形象新鲜,请简析其原因。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分析诗中“催”、
“转”二字的妙处。
第二三两联诗句对全诗有哪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