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74年泉州市后渚港出土的南宋中型远洋商船。船长为34米,宽11米,深4米左右,载重量200吨以上。
材料二:宋朝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 ( 1 ) ,加以管理。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外国商人是中国海船的常客。
材料三: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市舶:古代中国对中外互市商船的通称。亦指海外贸易。)
请回答:
(1)请在材料二的划线处填空。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当时外国商人成为中国海船常客的原因。〈答出2个要点〉
(3)材料一反映了宋朝造船业的发达,请利用材料二、三,分析其中的原因.〈答出2个要点〉
2014年12月26日是伟大领袖毛泽东诞辰121周年。初二某班举办“走近伟人毛泽东”图片展,缅怀毛泽东同志的丰功伟绩。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帮助完成图中的解说词。
![]() |
图1场景发生在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部队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在________(地名)胜利会师,两支部队合编产生中国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
![]() |
(2)图2是毛泽东创作的一首革命史诗,它生动概括了_______(事件)的光辉战斗历程。如令人惊心动魄的飞夺________(桥名)。 |
![]() |
(3)图3场景发生在________(事件)期间,这是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在谈判桌上的一次惊心动魄的较量。 |
(4)回顾历史,在中华民族前途面临抉择时,伟人毛泽东一生的主要事迹给同学们的启示是什么?(2分) |
下面是历史活动小组学习中国近代史后制作的自我学习测评题,请结合图片所
反映的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请回答:
(1)请写出图1人物在“求富”口号下创办的民用企业一例。
(2)图3人物领导的一场伟大的革命运动是什么?这场革命后中国社会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举一例)
(3)图4人物等高举哪两面旗帜,掀起新文化运动?
(4)依据这组图片的内在联系,如果请你在图2“?”处放一幅照片,你会选择哪个人物?
(5)请你为这组图片确定一个主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
材料二: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材料三: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014年12月13日上午,习近平主席等国家领导人在南京大屠杀公祭地发表了讲话,哀乐声中,国旗缓缓下降。初中生们齐声动情诵读了《永久和平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夺我东三省”的局面发生在哪次事变后?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标志着什么?
(3) 请写出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4)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有什么现实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南京,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她亲眼见证了中国近代百年的兴衰荣辱。
材料一:1842年8月的一天,清政府的代表被迫来到停泊在南京江面的英国军舰上,在一份对中国极不平等的文件上无奈地签下名字。中国近代百年的屈辱从此开始。
材料二: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材料三:“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对中国极不平等的文件”指什么?(2分)它的签订给我国带来怎样严重的影响?(2分)
(2)材料二中“革命”发生在哪一年?(2分)根据材料二概括这场革命的主要功绩。
(3)材料三中描述的是解放战争中的什么战役?(2分)南京的解放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2分)
(13分)交通工具的变革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化开始的标志及原因。
(2)很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在汽车制造和桥梁建设方面的主要成就,(2分)并分析其意义。(2分)
材料三工业文明时代是一个“机器时代”。火车、汽车取代了马车、牛车和帆船;喧闹、拥挤、快节奏生活的城市取代了宁静、闲散的乡村,汽笛长鸣盖过牧笛田歌,绿草地地被黑煤屑污染,蓝色天空布满暗灰色的阴霾,等等。
——摘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3)根据材料三,概括工业文明对人类社会的影响。(3分)
材料四电车刚在天津开通时,人们出于好奇心,纷纷围观,追随车辆,小孩在铁轨上掷扔石子,甚至有人攀拉电车。当局发布告示,要求市民遵守交通规则。对乘坐电车也有规定,诸如“车上不许吐痰”,“车上不准带犬及各种畜生”等等。
—摘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交通工具变革对人类社会生活影响的认识。(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