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开发氢能源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工业上可用煅烧黄金矿(主要成分 F e S 2 )产生的二氧化硫通过下列工艺过程制取氢气.

(1)写出膜反应器中 H I 气体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分离器中分离出的副产品是,生产流程中能被循环利用的物质 X  。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加碘盐的检验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5分) “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大力加强农田水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1)许多物质都易溶于水,利用硝酸铵溶于水(填“放热”或“吸热”)的原理,自制冰袋给发烧病人降温。
(2)用(物质)鉴别家庭用水是否是硬水,硬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麻烦,生活中可通过的方法使硬水软化。
(3)我国钢铁年产量很高,但因锈蚀造成的损失也很惊人。下图是探究铁生锈条件的装置,据图回答问题: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4)写出一个符合“氧化物→H2O”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1)下列各类食物中蛋白质含量最丰富的是(填序号,下同)。
(2)人体缺乏碘元素易引起甲状腺肿大,碘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右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碘单质
②碘的原子序数是53
③新鲜蔬菜、瓜果中含丰富的碘元素
④碘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6.9
(3)下列生活中的物品,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4)我们穿的衣服通常是由纤维织成的,常见的纤维有棉花、羊毛、涤纶等,用灼烧法可初步鉴定这三种纤维,其中灼烧后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纤维是
①棉花②羊毛③涤纶
(5)科学家预测“氢能”将是21世纪最理想的新能源。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2)实验室可以用一种盐类物质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标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写出验满的方法:
(3)实验室用石灰石(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化学方程式为,选用发生装置B中长颈漏斗末端要伸入液面下的理由是
实验结束后,锥形瓶内已无气泡产生,但还有少量固体剩余。小文和小明对锥形瓶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展开辩论:
①小文说:因为瓶内有固体剩余,所以溶液中只有氯化钙而无盐酸。小明不完全同意小文的说法,请你说出小明的理由
②按小明的猜想,写出溶液中溶质成分的两种可能

某学习小组对硫酸进行如下研究:
(1)已知相同温度下,硫酸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的酸性越强。若对稀硫酸进行如下操作,溶液的pH因化学变化而升高的有(填字母)。
A.加少量水B.加少量铁粉 C.加少量氢氧化钾 D.加少量浓硫酸

时间/h
1
1.5
4
8
12
24
48
60
吸水质量/g
硫酸甲
1.6
2.2
5.2
10.3
14.0
20.9
29.2
32.1
硫酸乙
1.2
1.5
3.5
5.9
8.1
12.9
19.5
21.0

(2)向两个烧杯中分别注入硫酸甲(溶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和硫酸乙(硫酸甲与水的按体积比1︰1混和)各10mL,称量并记录不同时间(h)两种硫酸溶液吸水的质量,数据见下表:
①若量取硫酸甲时俯视读数,则所配硫酸乙的溶质质量分数将(填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②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有关硫酸吸水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填字母)。
A.硫酸甲和乙都有吸水性 B.只有硫酸甲有吸水性 C.硫酸甲的吸水性较硫酸乙强(3)在高效复习课堂中,同学们利用稀释后的稀硫酸,硝酸钡、氢氧化钠、碳酸钾等物质的溶液对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进行再探究。
①将上述四种溶液两两混合,判断其两两之间能否发生反应,请写出其中符合下列条件的两个化学方程式:
一个中和反应;一个有沉淀生成的反应
②利用上述四种物质的溶液完成实验后,将所得物质混合并过滤,得到一种无色溶液。经测定,该溶液显酸性。则在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为了验证该溶液中可能含有的阴离子是否存在,请按如下实验进行验证。

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
设计实验验证(实验步骤、现象及对应的结论)




(4分)如图所示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已知A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G是最轻的气体,B、C、D、E、F都是氧化物。请回答:

(1)G的化学式为,E与F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可能是,写出物质B的一种用途
(2)C、D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